目前分類:玉慧專欄:ㄔㄤˇㄔㄤˊ媽咪週記 (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常玉慧

最近電視新聞真是精采,弊案、禮券加罷免,每天晚飯後總是迫不及待打開電視,關心時事最新發展,沒想到幾個星期下來,腰圍竟然又多了一吋,真是關心國家大事不成,先把自己的健康給罷免了!

這樣中年的「沙發馬鈴薯」在現代社會裡可不少,每天兩、三小時任憑電視對你洗腦,其實對身、心、靈並不健康。光是窩在沙發裏缺乏活動,就足以影響身體循環,面臨體重增加、糖尿病、心臟疾病、高血壓和關節炎的毛病。目不轉睛盯著螢光幕,對眼睛更是負擔,看完電視,常常令人反而感到特別累。

「看電視可能危害你的健康」並非危言聳聽,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的研究指出,電視兒童會被不斷出現的廣告洗腦,跑去買垃圾食物。有些大人也有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零食的惡習,高熱量零食或含糖飲料,正是健康的殺手,也逐日累積造成中廣的身材。

 許多電視綜藝娛樂節目,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之間,影響青少年對身體健康的想法。例如,娛樂節目的藝人最近流行暢談節食、減肥、整形的過程,看在青少年粉絲眼裡,不知不覺形成下一代的審美觀,甚至如法炮製一番,新聞中頻頻出現減肥整容的意外,也就不令人詫異了。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研究指出,電視的內容充斥著不利於身體健康的訊息,例如:主流電視節目中,有大量內容涉及吸煙、喝酒;青年愛看的 MTV含有喝酒或吸煙的訊息,MTV甚至出現諸多性愛畫面和性暗示,由此可見,電視影響的不僅是生理健康,有時也包含心理層面的問題。

紐澤西州立大學媒體研究學者庫比指出,一般人通常在看完想看的節目後,又多看了2~3個小時的節目。因此有人說,電視是插電毒品(plug-in drug)。

「看電視可能危害你」也是美國大眾傳播學的立論重點之一。科學家發現,看電視時,人腦中的α波顯得活躍,β波相對緩慢,造成了一種微醉的情形。看電視讓大腦額前葉部皮質出現短暫的空轉狀態,人們會以為這是讓大腦放鬆的機會,但長時間來說對兒童可能有不良影響,削弱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能力。

離婚或是與配偶分居的人看電視看得比一般人多,在電視關掉後,微醉的催眠狀態解除,觀看者可能會產生退縮的徵兆,包括厭倦、不滿、暴躁、沒有活力,甚至無法專注精神。

家長對於電視影響自己或孩子的健康,必須早些覺悟,在造成不良後果之前,先好好對自家電視做一番健康檢查,請爸爸媽媽回想一下家中看電視的習慣,一起想想你家怎麼看電視的?如果小孩每天看電視超過2小時、邊吃三餐邊看電視、電視機大部分時間都是開著、電視單獨放在孩子的房間…..都是不良收視習慣的警訊。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中值得紀念的日子          常玉慧

年終歲末似乎總在跨年派對、忘年狂歡的氣氛中度過,今年特別的是年初恰逢幾對友人夫妻結婚20周年,參與了他們的慶祝儀式,創意與驚喜連連,讓值得紀念的日子,在生命中留下難忘的痕跡。
 
有一對夫妻在北投開設溫泉會館,他們結婚20周年當天,溫泉會館幾乎「封館」,受邀的幾十對夫妻一律穿著正式禮服,在音樂聲中,上台表達對他們婚姻的祝福。
 
一對朋友不少的夫妻,體諒歲末時節飲宴酬酢過多,在20周年紀念日的那週,決定悄悄躲到香江,訂下濱海豪華套房,互贈紀念品,享受專屬兩人的甜蜜世界。

也有一種規劃全家參與、頗富教育意義的周年紀念日,所有的孩子都表演才藝、表達對父母的感恩,這樣的週年除紀念婚姻的意義之外,也展示孩子們成長的紀錄。
 
新竹一個西點業者選擇在雙親結縭66周年當天,推出特殊設計的蛋糕作為父母的賀禮;有一對年輕夫妻,彼此寫一篇文章送給對方,作為結婚三週年禮物。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玉慧

上一個星期,我不大願意看電視,怕看到梅嶺車禍事件的報導,怕看到一件重大車禍鏤刻在家長會組織上難以抹滅的傷痕。

許多熱心公益的人都參與過家長會,為經費困難的學校募款,或帶志工出遊。當梅嶺車禍不斷被報章媒體報導,我相信,曾經身為家長會幹部的人,觀看這個不幸事件的想法會和從未參與家長組織的父母很不同。

這次肇事所租用的遊覽車,車齡十分老舊,不禁令人聯想這是否和家長會募款不易、經費拮据有些關連?我曾投入家長會工作將近十年,了解許多真心付出的家長會成員,連開會便當都不捨得使用家長會經費;若有出遊,則儘量以最儉省的方式打發,務期每一分省下的錢,都花在校園及孩子身上。

可以想見的,家長會長煞費苦心在學期中辦理一天親子遊活動,是為了感激無給職志工的辛勞。在突如其來的車禍之前,絕對沒有人會預料這一場善意的志工之旅,會變得如此悲慘。

雖然,教育經費愈來愈困難,家長組織籌募經費,也隨著大環境景氣不好而更加不易,發起小額募款的家長組織也愈來愈多;然而,通常學校是怎麼看待家長會呢?不可否認的,有少部分的學校在平常需要經費時,總是希望家長會成員給予贊助;一旦出事,學校方面如果不能即時提供適當說明,在事態不明的情況,總易產生臆測、謠言,甚至中傷家長會的努力,致使家長會的領導者常常傷痕累累、心力交瘁。

但是,那些曾經努力過的家長會,還是會得到公評。所謂的校園謠言、與校方的摩擦,或家長會內部的意見不合,也都會隨時間而消逝。然而,高雄市鼎金國小家長會長施明宗的傷痕,恐怕一輩子再也無法抹去,因為失去的是摯愛的牽手和長子。平常熱心公益、頗負眾望的施會長,怎麼也想不到為了投身公益竟有這樣的意外!

令人難過的還不止如此。傷痛中的鼎金國小家長會,竟因為選舉到了,而被抹黑為接受議員招待出遊。在許多無端中傷的謠言紛紛出現時,學校其實是可以盡快提供社會大眾最正確、翔實的資訊,以避免「傷上加傷」、「傷口撒鹽」的再次傷害。

如此重大災禍發生後,鼎金國小的網站上,除了教師會的一篇聲明稿、網頁連結到社會局捐款外,不妨可以把校方如何協助善後、教育輔導單位及社會各界如何提供資源等情形,繼續提供大眾進一步的了解,作為未來面臨危機處理的重要參考。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常玉慧

好像重溫倪敏然自殺的新聞潮,上週邵曉玲的車禍事件,鋪天蓋地成為媒體關注的重心、人們茶餘飯後談話的焦點。在為這件不幸事情心痛的當兒,身為閱聽人的你,是否知道自己擁有重要的媒體選擇權,來主宰媒體的表現?

部分媒體的表現噬血到極點,某家向以「裸體與屍體」為號召的日報,隔天在頭版刊登一張邵曉玲女士受傷當時殘忍不堪、血肉模糊的照片;許多媒體則包圍著剛下飛機步入醫院的家屬,讓他們除了憂心親人之外,還必須在鎂光燈下強自鎮定,整理面對媒體的尷尬。

我不知道當天多少人掏出銅板購買那張血淋淋的報紙,也不知道多少人收看晚間新聞,遙控器轉來轉去,都在傷家家屬被逼到動彈不得的鏡頭裡打轉?我只知道,愈多人選擇了嗜血的媒體,下一回這樣的照片、這樣的新聞作法就會被複製!有更多家庭的餐桌上會出現令大人不舒服、兒童亦不宜的災難照片、有更多家屬會傷上加傷!

而當我們不經意地用重鹹媒體餵養下一代,又怎能怪孩子成長以後,面對社會上發生的暴力血腥事件、天災人禍表現得冷漠以對?畢竟,別人家的悲劇赤裸裸被演化成「堂而皇之、明目張膽」的商業消費,是他們自幼就習慣了的口味。
被媒體慢性殺害的,絕對不止發生事端的傷家,也是我們下一代的心靈。

媒體如此消費邵女士和她的家屬,以「新聞自由」之名侵害傷家隱私與人權,除了一窩峰追趕報導外,這一回同樣沒有衍生足夠的深度,來全面探討國內因意外傷害事件導致的重傷或死亡問題的法制面、醫療面、社福面的完整報導,媒體客觀、中道、關懷、深入的力量,還是令人嘆息地沒有完全展現。

當然,沒有展現的還包括閱聽人的力量,觀看這一則新聞時,是否向孩子解說乘車及駕駛的安全守則、是否與孩子討論創傷家庭的應變、媒體內容的適當性,或孩子觀看當時的感受?如果都付之闕如,一則名人車禍的新聞對下一代到底意義何在?

倘若關心媒體素養的民眾不願再沈默、再縱容下去,應當積極地打電話向播出不當新聞的電視台抗議、拒買噬血日報、甚至拒絕購買刊播該時段或版面的廣告商產品,以後如果刊出、播出殘忍照片,或拍攝逼迫災難、傷患家屬的不當新聞,就出現報紙整天滯銷、電子媒體受到大批民眾嚴正電話抗議,廣告商產品被消費者抵制的狀況,媒體還會不知反省導正、還會不明白社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嗎?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常玉慧

消基會十月中旬調查,台灣民眾痛苦指數最高、最感失望的項目是『教育學習』,不論從價格、品質、或未來的消費信心度,民眾都表現出極度不滿的態度,顯示台灣的教育的確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專門針對家長成長的廣播節目「教育好夥伴」,今年繼續全省走透透,總共舉辦了八場聽友會。也許正是因為對教育高度的關心,已舉行第三年的聽友會所到之處,無論在台北、淡水、宜蘭、苗栗、雲林、馬祖、或台南等地,都感受到家長朋友對教育對話的深刻需求。

從南到北的聽友反應:這樣的教育討論「讓不知所措的父母得到一盞明燈」,更多無助的家長也表示,方便又經濟的收聽到節目中專家學者的分享,建立了他們教養兒女的信心。

「教育好夥伴」節目的掌廚人是三個女性,主持人平均年齡已接近五十、平均體重也突破六十大關,相信來參加聽友會的朋友,對麥克風後面的「真實身影」有並不抱著多少期待,造就場場聽友會氣氛熱烈的原因,只有一個――『做父母的心需要帶領』,聽友會正好提供了理念營造與經驗分享的場域。

 聽友會中幾個比較印象深刻的提問是,不適任教師的處理、英語學習、作文與閱讀能力的培養、課外補習問題、校園霸凌現象、孩子人際關係,接受挫折的能力、學校課程、親溝通問題問題,都一一被家長提出討論。

有的家長乾脆把廣播當作不出門的成長管道,不但邊聽邊做筆記,更成為call in常客,他說,勇於call in訓練自己表達及組織能力,讓他重拾說話的信心;也有聽友表達這一系列沒有商業意圖、政治味道的節目,讓她每天都有成長,每天都有好心情。

和電視媒體不相同的是,收聽廣播時可一邊做其他的事情,例如開車或做家事,無可取代的方便性,讓廣播即使在聲光影像極端精采的電視媒體環伺下,仍擁有一批死忠聽眾。廣播的特性是,聽聲不見人,某些廣播節目聽久了,容易養成固定的習慣,一到時間便打開收音機,接收主持人親切地噓寒問暖。

以自己為例,雖然主持了四年多廣播讀書會,私下卻也有特別喜愛的主持人,如果在習慣收聽的時段聽不到主持人的聲音,有時真的還會悵然若失呢!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常玉慧

女兒上了大學,開始為衣櫥中「沒有女生的衣服」而煩惱,大大懷念起高中穿制服的日子,我問,那你平常穿的牛仔褲T恤不都是女生的衣服?「不是啦,就是那種很時髦或很可愛的女孩衣服嘛!」女兒嘟著嘴說。

打開她的衣櫥,真的,有外婆自作主張菜市場買的、有媽媽穿嫌小的、有阿姨少女時代看來時髦,現在卻覺過時而轉送的中古衣,就是沒有的細肩帶背心、辣妹娃娃裝,任何和現在流行沾上邊兒的女人味服飾。

關上衣櫥,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高興的是,雖然孩子老撿大人不穿的衣服穿,但是看她出門上課也體面整潔,起床後洗澡、吹頭髮、穿衣服連吃早餐,幾乎20到30分鐘就很有效率的完成,常常看著她的背影,也覺得穿著搭配蠻有個人風格,較諸少部分畫個大濃妝才肯上課的同學,無形間省下不少時間。

擔心的是,在這麼強烈的美容文化攻勢下,孩子對簡單外表的堅持還能挺多久呢?164公分53公斤重的女兒,擁有大人眼中陽光健康的標準身材,但是在一窩瘋捧瘦的媒體文化下,孩子竟然也有自己過胖的錯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05年的「大眾媒體對青少女身體意象調查」發現,高達六成五的高中女生非常害怕體重增加,四成三希望自己的身材如偶像,可見女兒也像大多數青少女受到了媒體文化的影響。

對媒體長期觀察的加拿大時事評論家莎里.葛瑞登(Shari Graydon)在《別和外表過不去》一書中指出:以目前媒體所謂「名模」的標準來看,我們全都太肥了,相較於現今可媲美竹竿的身材來看,即使是瑪麗蓮夢露當年165公分的身高63公斤的體重也顯得太胖,必須到減重中心報到。

不但國內青少女吹起激瘦風,歐洲國家也有類似現象,今年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九月舉行時裝週,開始禁止超瘦模特兒登台走秀。主辦單位希望模特兒呈現健康美,不是病態美,或是瘦的跟吸毒者一樣,因為骨瘦如柴的模特兒會透過媒體傳送影響少女,導致愈來愈多少女罹患厭食症。

體認到這種趨勢,最近西班牙時裝周訂出標準,參展模特兒的BMI指數必須高於18,也就是說,身高170公分的模特兒,體重必須達到52公斤以上,才能登台。英國文化部與米蘭市長也呼籲,倫敦與米蘭時尚界必須採行類似規定;10月甫閉幕的巴黎時裝周,要不要實施類似禁令也成為熱門話題,時尚之都義大利米蘭公佈了最新的伸展台規範,從2007年2月開始,模特兒必須出示健康證明,太瘦的將不准登台走秀。

當各國時尚界開始反省,名模透過鏡頭對發育中青少女健康的影響,我們是否也應想一想,美容減重產業為何永遠鼓吹纖瘦、白皙、光滑的身材與肌膚?在千萬種接近完美、並且經過電腦修片的的化妝品廣告中,深感自己不美的消費者正是業者眼中的肥羊,每天接觸廣告洗禮的青少女,更容易成為帶點自虐意味的追美一族,花費太多時間精力在追尋會隨時光而消逝的外在美。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常玉慧

連日來,在凱達格蘭道上的社會運動,成為多數家庭晚間新聞的焦點,中產階級、專職主婦、黃髮垂髫、老師學生、演藝人員….都上了街頭,甚至辣妹現身嗆聲、遊民也來湊熱鬧,媒體排山倒海式的報導,讓淚水汗水雨水融成的一個又一個激情鏡頭,撼動了無論藍綠民眾的心弦深處。這樣場面前所未見,不但考驗著媒體的公正性,也考驗著父母親的智慧,面對著各種電子、平面媒體新聞,是否每天下班回家,能正確地幫孩子上一堂凱達格蘭道上的媒體素養課。

本來政治應當歸政治、教育應當歸教育,但隨著國中老師率學生赴凱道上公民課、教育局通令禁止、全教會嚴正聲明,到國、高中、大學生輪番赴總統府前抗爭…一連串現象的出現,政治與教育相互重疊影響,關係似乎愈來愈密切、也越不容忽視,媒體力量與政治現象,不斷在教育我們的孩子,無論在課堂上、在家庭裡,這是一個不能規避討論和為孩子解惑的時刻。

然而觀察各種媒體有關凱達格蘭上的報導,藍有藍的立場、綠有綠的說法,真正「專業、客觀、包容、深入、多元」完全無政治立場的的媒體少之又少,面對鋪天蓋地的新聞資訊,到底要相信誰?很多政治立場並不那麼絕對的人,感到十分茫然。以一個小六學童上台嗆聲的新聞為例,媒體就出現截然不同的報導,有的媒體名嘴影射學童被大人唆使,成了小紅衛兵;另一媒體則強調超齡早慧的孩子是朗誦比賽常客,上台出自真心的吶喊,可惜的是,一般關心這則新聞的人們,只看到蜻蜓點水式不斷重複的報導,缺乏深入的探討和調查分析,民眾在新聞中看不到事件的全貌。

當大人都看不到新聞事件的完整面貌,如何引導孩子判斷媒體資訊就更形重要了,否則各吹一把號,媒體激情過後,留給下一代的,可能只剩下一個分裂的國家。

在潮水般的報導下,父母首應以身作則的就是冷靜,不要隨媒體的激情起舞,對於任何一言堂、同一角度、單一觀點的政論節目及新聞報導,不妨抱持三分懷疑精神,才擁有獨立的判斷,不至被媒體牽著鼻子走。

對於在此一時刻激化衝突、以偏概全、揣測攻擊、謾罵挑動的媒體及言論,民眾應予唾棄;媒體上常出現的「名嘴」之流不必將之神格化,若所言不實,觀眾大可運用自己的「媒體近用權」,向製作單位反映,然而,對於與自己立場不一的媒體暴力相向,絕對不足取;不論政治立場為何,應嘗試破除「藍的只看藍的、綠的只看綠的媒體」僵局,傾聽不同的說法與角度、顧慮不同的社會立場與感受,包容多元觀點與價值。
在凱道進行的群眾運動,有著非常嚴肅的政治意涵,媒體對於制度問題應當有更深度的探討,進一步了解群眾運動背後所存在憲政體制、司法公正性、政治人物操守等相關議題,並以中性的語言提供客觀報導,提供豐富資訊,發揮媒體監督功能,呈現群眾運動在民主發展的意義,才是優秀健康的媒體。   

凱道上不論挺扁倒扁的的民眾都非常辛苦,為了全台灣閱聽人知的權利,媒體工作者也是24小時待命,苦不堪言。我相信媒體工作著莫不是背負著沉重的心情與責任感,參與這響台灣未來的重大時刻。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常玉慧

在我生活的社區,最近發生令人動容的事情,幾位跑遍半個世界的資深媒體人,中年以後決定在他們定居的社區,陽明山腳下的天母寶地,傾其所力創設一個社區媒體----天母合眾國。

當我拿到創刊號時,心中真的十分感動,因為那就是我一直想像的社區媒體的樣貌------親切、關懷、深度的人文素養、清新不流俗的風格。不像以往大量流竄在社區的、厚厚一本色彩斑斕的廣告集錦。

 發行人方儉說:最近7-8年的時間經常在國外旅行居住,3年多前,覺得該回家了,思考該做什麼,什麼值得用剩下幾十年的生命去完成的?或是什麼樣的作品可以「傳世」的?

無數的因緣際會,讓一群熱愛生活的人在天母定居下來,他們感到真的該為社區做些什麼,讓子女也能夠享有現在這樣得來不易的一點平靜安和的空間。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玉慧
這幾個月來最樂的事,莫過於半夜起來收看王建民打球,彷彿又回到幼時看少棒轉播的興奮,尤其看他鏡頭前不經意展露的標準台南男生的羞澀與帥勁兒,便幾幾乎要把他當作在外爭光的家人般珍惜。

不料在八月中旬,古意的王建民竟發了一封公開信,對台灣媒體的採訪下達禁令,王建民在信中表示,對台灣媒體處理他養子身世的方式十分失望,侵犯他整個家庭的隱私,引起極大的壓力和不適,由於在台灣家人蒙受壓力,他不得不做出痛苦決定,除非情況改善,否則不再接受台灣媒體採訪。

於是兩個星期以來,無論這位台灣之光在世界舞台表現如何,鏡頭前,廣大球迷及台灣民眾都無法看到王建民第一手的回應。

因為這個事件,五天內支持王建民的人士,發起要求新聞工作者自律的連署行動,並串聯八所新聞科系大專院校學生、40位大學教授透過網路討論,號召學生、社會人士走上街頭,前往不當報導的電視台大樓抗議,用行動譴責媒體侵犯個人隱私。僵持了近4個小時,電視台回應,願對造成受訪者困擾的部份致歉,並對採訪過程中與受訪者互動的模式進行內部檢討。

洋基隊投手王建民的身世早已不是新聞,只是八月中旬的紐約時報再度報導了王建民養子的身分,引起國內數家電子媒體爭相追逐王建民的養父和生父,弄得兩個家庭苦不堪言,甚至因此落淚。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玉慧

暑假裡參加了幾所學校新舊校長交接的儀式,在一所小學校長的交接過程當中,發現原任校長神情憔悴,原來,暑期泳訓班裡一個五歲男孩的意外的喪生了,讓舊校長心情沉重、新校長也深感不忍。

長長的酷暑,帶孩子到泳池戲水或學游泳,是很多家長思考後的選擇,據說,光台北市參加暑期泳訓的學員就高達十萬人,國小國中體育課對游泳的要求,更讓大多數父母親期待孩子早些成為水中蛟龍。

七月中旬一個可愛的小生命逝去了,市政府做出嚴厲懲處,校長、訓導主任被記了過,教練救生員被免職,市長、教育局長前往男童家中慰問,然而,一切為時已晚,再也喚不回孩子的笑容。

在九月上映的『醫生』紀錄片,也是紀錄一個十三歲男孩的逝去。來自台灣竹東,任職於邁阿密兒童醫院的溫醫師,與妻子兒女長居美國。溫醫師多才多藝的兒子Felix喜歡畫畫、種樹,並著迷於蛇類。然而,1996年美國國慶日午後,當Felix的祖父母首度訪美團聚之際,他離奇地在衣櫥裡結束自己的生命,帶給溫家深刻的創痛。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暑假還有一個月,對於不必面臨大考的孩子,已然輕鬆了好一段時間了,但是對於三十萬參加基測以及十萬參加指考的高中生,連同家長近百萬人,放榜後學校底定的這段時間,才算是一個真正放鬆心情的假期。

為了擔心孩子學習落後,不少父母近來已忙不迭地安排各種才藝課、輔導課,以銜接或超越下一階段的學習,七月下旬起,補習班更炮火猛烈地進行電話攻勢,希望搶掠國中或高中三年的生意,殊不知,孩子的學習若無喘息的空間、沒有發自內心的需求與醒悟,學習的過程將永遠不情不願、事倍功半。

假期是用來休息的,但這並不意味着懒覺可以睡到中午,剩下的時間用來看電視和上網,如何合理安排假期活動很重要,父母應該積極聆聽孩子的期待,親子共同規劃暑假計畫,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幫助孩子成長。

詢問今年要進大學的女兒和即將進入高中的兒子,記憶裡哪一個暑假最美好?孩子竟然不約而同提到,一回母子三人閒晃的下午,與孩子們商定到永和世界宗教博物館參觀,是一趟難忘的學習之旅。

記得永和變了很多,現代化高樓從灰灰舊舊的房舍中拔地而起,幾乎不能相認,在百貨公司旁找到大隱於市的博物館,顛覆了博物館向來佔據整棟建築的刻板印象。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益團體的座談會上,台大一名女教授為了兒子連續發出三次無助的吶喊:「我就是那可憐的媽!」她家中一個網路成癮的孩子,在電腦桌前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周末更足不出戶超過十小時,不但三餐在電腦桌上解決,也不洗澡、刷牙,身體還發出異味;自己身為老師,才發現教別人的小孩很容易,但是教自己的卻很難,她對國二的兒子沈迷電腦束手無策。

黃傑,今年剛要升大學,回憶在國中的時候,一天到晚都在上網,整個國中生活非常萎靡,晚上不睡覺也要打電動,上課時間都在睡覺,下了課反而精神好,因為可以和同學討論電玩,整個人都在網路中打轉,雖然透過網路認識一些朋友,但是不斷地打電動讓他被綑綁住,白白浪費3年。

「網路成癮」是近年來才出現的名詞,網路開始普遍使用不過是十年的光景,但目前全球至少有二至三億名使用者沈溺於網路,醫學界估計,台灣也有三十至四十萬患者得了「網路成癮症」。

上癮者常會不自覺對網路產生過度依賴,不僅待在網路上的時間超過預期,對網上活動也難做有效的自我節制。離線後可能出現類似戒毒或戒菸者所顯現的徵狀;有些人離開網路後會產生嚴重的空虛或失落感。

1994年美國紐約市一名精神科醫師高德伯格(Ivan Goldberg),聲稱自己發現一種新的心理疾病,他把它命名為「網路成癮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並很快地引起了精神病學家和臨床心理學家的關注。1996年美國哈佛大學附屬的Mclean醫院專門開設了「電腦和網路成癮門診」,而在1997、1998兩屆美國心理學會年會上,更有學者提出網路成癮症成為正式診斷的可能性。目前台灣已有不少醫院開設網路成癮特別門診。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電腦開著,卻連不上網路,那種感覺比沒有電腦還焦慮!」元智大學資訊系的佳惠只要開著電腦,就很難離開網路。不但信箱設定自動收信,連msn都要開著方便朋友留言,一但聽到「叮咚」的訊息,就會衝回電腦前看看是誰留言。

一位孩子已經進入大學的媒體資深主管抱怨,現在的孩子根本是一台電腦一包行李,離父母而去,兄妹倆難得在家,竟然也是互不交談,面對面坐著也只用msn聊天。每天使用網路做大量資訊處理的這位新聞界人士表示,難道這就是大人必須接受下一代溝通的模式?

      不過他也承認孩子出生的前十年,真的很少有空陪伴他們,等到事業穩定,一雙兒女也上了中學,為了孩子長期沉迷於網路遊戲、脾氣暴躁、人際疏離的問題,親子不知起了多少次衝突。 

      網路一旦成癮,僅僅責罵或限制小孩無法解決問題,家長應該找到孩子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困難及挫折關鍵原因,才能讓孩子徹底脫離網路成癮。

      找到原因之後,讓孩子也覺察問題並與父母共同確立目標,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需學習區辨正常的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的不同。如果孩子願意努力,家長須表現積極鼓勵,並避免苛責他的改善速度。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什麼色的?           
                                                                                                                       常玉慧


      大選爭議爆發後,朋友相見,言談間呈現了前所未有的詭譎氣氛,不熟的人幾乎都聰明地避談政治,怕顏色不同、引起無謂爭執;一個月下來,發現真是人人鬱卒,有苦說不出。
 
 
       在家悶了好久,一夥人外出聚餐,朋友身上鮮明的綠外套,馬上成為大家消遣的對象;他不慌不忙
的指向對面的藍襯衫:「瞧!藍營在那裡!」,藍襯衫低頭的當兒,同一時間,大家紛紛轉看自己今天身上的色彩,因為春天、我出門前匆匆隨手選的兩件式開襟鮮橘色針織衣裳,立刻成為大家目光的焦點。坐在身邊淡紫洋裝的 陳 太太,馬上也假戲真做地要替弱勢團體發聲;兩個不約而同穿了黑白二色衣服的朋友,一起學羅大佑唱道:我們不管藍綠、只要黑白…..隔壁朋友圍在脖子上的黃圍巾,頓時變成大和解的符號……本來無情無緒的聚餐,就因為這番有關顏色的論戰,而開始有趣了起來。 

       顏色真的那麼重要嗎?有個八十歲的長輩,當了一輩子忠貞的國民黨員,四年前投的是阿扁,今年他投了廢票;一個客家姑娘是扁營的長期死忠支持者,我的扁帽還是她送的,今年執意要「阿扁下來反省反省」,一票投了藍營;一對夫妻四年前兩人藍綠不同陣,今年恰恰相反過來藍的投綠、綠的倒向藍,誰也不能做誰的主,連回家看電視都是一人一台、互不干涉。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貝犬子鮮事多        
                                                                                                                       常玉慧

       家中除了一個老男人常常要牽動神經之外,還有一「隻」活蹦亂跳的小男人,每天惹得我又哭又笑,尤其這隻半人半動物的小人兒,進國中後瞬間以每個月一公分的速度,從我的肩膀高度竄升至170公分瘦若竹竿的身材,詭異地藏著一顆彷彿幼稚園未畢業的童心,令人一不小心就會以「隻」來形容他的類動物行為。
 
        只要他在的時刻,家中的氣氛就是不同,首先會聽到無所不在的球聲,由這間拍到那間,讓你隨時警醒這隻小動物的存在;然後是那張笑臉,那張無論如何生氣,只要他作出無辜的表情,大人就覺得天下再也沒有嚴重事的笑容。

        最早發現兒子的幽默本性,是從家中展示不少孩子們從小到大的照片上,有天我們發覺兩歲起,兒子竟然就沒好好站著拍張照片,每一張都扮著不同鬼臉,從學校或美術教室帶回來的照片也是如此。小學高年級的導師是個嚴格的人,有次正待處罰他,也被逗得噗哧笑了出來,我問「那最後怎麼處罰你?」「老師罰我叫她ㄧ聲娘!」「那你呢?」「只好叫啦!」
       
        開班親會的時候同學的媽媽會傳來「啊!你就是上瑜媽媽」的驚呼,接下來的必然是:「你兒子好爆笑喔!」的ㄧ段敘述,害得常常正經八百穿套裝去開會的我,不知如何迎合演出這樣卡通的場面;不過除了幽默,他也是班上同學諮詢意見的對象,有時爭議性的事情發生,他往往是那個被要求出來說句公道話的人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寵物一籮筐          
                                                                                 常玉慧

       日前,恰逢在媒體兼職的朋友生日,幾個剛下節目的主持人和來賓們,中午一同到餐廳為她慶生,席間最熱門的話題竟是各家的寵物,無論家裡的孩子是大是小,在家讀書或已工作離家,六個家庭幾乎家家有寵物,每個人也各有一本寵物經。 
       
       阿光把他的狗女兒送到學校上學了,一個學期要上四個月,每月學費一萬五千台幣,學費貴還不打緊,難的是忙碌又逢喪事的他,還得和老婆固定去探班,以免狗女兒回家不認他這個老爸。
 
       
       蘭姊家的嘟比自從一胎生了八隻狗仔,就壞了髖關節,她和另一半每週固定帶嘟比游泳運動、幫助復健,為了怕寶貝狗髖關節持續惡化,每回運動歸來爬公寓樓梯,都是蘭姊另一半背那二十幾公斤的狗兒,氣喘噓噓地上樓。
 
 
      席間最不敢發言的是常常,因為家中有一隻貓、兩隻烏龜、七條魚、八隻小鳥
…..真是寵物一籮筐!貓是兒子的、鳥是女兒的、魚是老公的,那兩隻被兒子棄養的烏龜則屬於常常媽咪,每隻寵物都與家人互動頻繁。

       清晨六時半女兒出門前,會看到她對一籠子鳥兒喃喃自語,似問好、也像道別;晚飯後,家中已有十八年歷史的四呎魚缸前,會多一個中年男子若有所思,似發呆、也似冥想;貓兒芝麻白天睡得四腳朝天,下午一見「狗瑜」放學(班上同學給兒子取的綽號),便沒命似的奔躲逃竄,一會兒,兩隻「動物」又玩在一起,似朋友,也似宿敵;唯有常常媽咪與兩隻烏龜,始終保持無言的互動,做事做累了、寫稿寫癱了;想起來,便把烏龜刷洗一番,放牠們在陽光下運動運動,觀察的結果是:烏龜爬行一—點—也—不—慢,高興起來散步變跑步,往往一溜煙就「跑」得不見龜影,一星期以後才在浴室或廚房可憐兮兮的被找到。

       最近有幾本有關寵物的書,已不再限於對寵物的照護,提升至文學與心靈層次。「再見了,小黑」是講日本一隻校狗小黑對志深高中學生、校友、教職員甚至日本社會的影響。哲學家性格的小黑,在戰後的日本儼然扮演心靈治療師的角色;轟動一時的電影「再見了,可魯」的原著作者認為,寵物是人們通往天堂最近的橋樑、這本書裡一隻盡忠職守的導盲犬可魯,喚起各地讀者觀眾內心深刻且難以言喻的感動,讓人更珍惜與寵物之間的緣分。

        寵物對孩子情緒的改變是令人驚異的,在學校再生氣、壓力再大,回到家書包一放,孩子呼喚寵物的聲音永遠是那麼甜美柔和;很多大人,包括常常自己,曾經對於滿口寵物經的人們,抱持懷疑態度,但是這種態度在第一隻小動物闖進你的日常生活後,就會逐漸改觀,也許是因為寵物對人的信任、依賴以及毫無保留的奉獻在人世間並不容易真正尋得,因此當懷抱或注視著寵物,牠們就是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吸引力,令人墜入與寵物之間,那個獨一無二的世界。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學的孩子          
                                                                            常玉慧

 學校開學了,大部分班級會少了一、二張熟悉的面孔,問起來多數是因為家長工作遷徙,而不得不轉學到其他縣市就讀,但在附近學區轉來轉去的,其中原因就值得深究了。 
       
       女兒三年前國一的時候,也有痛苦到想轉學的地步,原因是補習班的死黨在國中分到同一班後,竟然開始聯手排擠她。完全不知道為什麼的孩子,每天放學後垂頭喪氣,完全改變了一向堅強獨立、樂觀開朗、天真爛漫的性格。
 
      
       在一次校外教學的空檔,把女兒的死黨偷偷拉到一邊,請她們對我「告狀」。兩個孩子你望我、我望你,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之後,孩子在校受譏諷欺凌的情形完全未改善,還變本加厲;導師、輔導室介入處理成效也不彰,學期結束前,篤信溝通的我,抱著並不大的希望,打了一通電話並寫了張小卡片給對方家長,誠意地希望共同處理這樣的情形。
 
      
       沒想到這樣的方式奏效了,在對方家長明理的協調溝通下,孩子在班上被排擠的情形逐漸減少,之後甚至也結交到幾個和她個性類似,粗枝大葉、不拘小節的摯友,彼此學習成長許多;這個暑假,幾個人還常常約出去逛書店、或者回學校看老師。至於當初那幾個背叛她的死黨,記得到了國二國三階段也都能和平相處、井水不犯河水,各有一片天地;有一回到校甚至親眼看見她們互開玩笑、一同工作的畫面,國一不愉快的往事,似乎早就雲淡風輕地過去了!
 
      
         孩子到高中時做了社團領導人,有一天若有所思的告訴我,「老媽,現在才知道國一的我,真的還挺令人嫌的!」顯然,青少年時期被排擠的那段痛苦經驗,現在已轉化成她做人處世的一番助力,而我也幡然醒悟,做父母的看待自己孩子,曾經有多少盲點?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舊物之戀         
                                                                                                                                                   
                                                                                       常玉慧

        梳妝檯那方明鏡,不知不覺已陪我走過十八年的歲月。
        結婚的時候,高中摯友敏巴巴地遠方跑來,扛著一方明鏡送我作為結婚禮物後,我的婚宴她就缺席了,當時除了覺得遺之外,總模糊覺得為何結婚要送人鏡子呢?
      婚後搬到士林區,住在先生工作的宿舍,宿舍一切設備儉樸得很,那方明鏡就成了我小小白色梳妝台上最豪華的擺飾。巨大橢圓的鏡面、簡潔的不鏽鋼鏡架,反射著宿舍外那棵桑樹一身茂盛的綠意、和臥室落地窗外的天光雲影,密友走進臥室總會驚呼:好漂亮的鏡子!
       六年後,我們搬離宿舍,前三年房子還是租來的,陳舊的瓷磚洗面台成了明鏡落腳的地方,因陋就簡的租處,明鏡依舊顯得耀眼。直到十多年前終於有了自己的家,設計師弟弟為我選了片藍星花崗岩,作為浴室洗臉槽的檯面,明鏡彷彿才有了相稱的舞台。
       不知不覺的在半山上一住十四年,每天出門回家都在鏡前端視儀容,鏡腳也吸收太多浴室的水氣,出現微微鏽痕,但為我服務的忠誠,一點不隨著容顏的退化而稍打折扣。浴室還有一面落地鏡,出門前我常花五秒鐘,從橢圓明鏡中打量落地鏡映照出來自己的背影。
       說起舊物,家人各有一愛,另一半與友人談及他在波士頓求學生活的時候,總不忘把珍藏的大頭皮鞋拿出來展示,還不顧在座友人早笑攤在地上,興奮的介紹這種當年最流行的款式。我想大頭皮鞋一定陪他走過許多風雪交加的日子。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與網路的拔河    
                                                                                                                常玉慧

     近來與幾個家長朋友談到暑期的安排,長長的暑期即將臨,家長大多憂喜參半,喜的是平常忙於學校課業的孩子,多了喘息的空間,可以和家人有更多相聚的時間,憂的是恐怕閒下來沒事做的孩子,更容易沉迷在網路的世界而不可自拔

        朋友是位忙碌的職業婦女,在兩岸都有事業,一有空檔還要到學校作義工,她的兒子本來是個喜愛運動、在班上人緣好、與父母又貼心、見到長輩彬彬有禮的孩子,幾個月不見突然變得面黃飢瘦、雙眼無神,私下悄悄問他父母,孩子是否半夜起來上網,聽我如此提醒,再細細觀察孩子,朋友果然發現孩子已經出現輕度網路上癮的現象。
       
        焦急的朋友與我交換意見,這時我舉中國大陸單親媽媽記者曲蘭做例子,曲蘭的兒子是亞洲最年輕的資料庫專家,兒子十多歲初初接觸網路時,曲蘭就對他做了諸多限制,包括時間、內容的限制,還裝了軟體每天監看孩子上網瀏覽的內容,一出現脫軌網站就予以嚴格禁止,甚至初期孩子電腦並未連接網路,只有母親電腦擁有上網設備,讓母親對於兒子使用網路情形更容易掌控。
        
       值得借鏡的是,曲蘭也是個重度依賴網路的工作者,初期兒子上網時她幾乎都在身旁,一邊工作,一邊暗暗注意孩子使用網路情形,讓孩子完全沒有打線上遊戲,或上聊天室上癮的機會,反而鼓勵孩子瀏覽內容優良的網站,等到孩子自我控制力發展成熟了,曲蘭才慢慢鬆手,這時懂得如何正向使用網路的兒子,學習效率開始幾何級數般起跳,母親為孩子蒐集許多書籍做深度學習,後來曲蘭發現,利用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加上深度閱讀的輔助,學校已經不能滿足兒子的學習,最後他資訊能力達到在十八歲就踏上大學講堂教課的程度,也成為微軟認證的亞洲最年輕的資料庫專家。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該得市長獎?     
                                                                                                                       常玉慧

火紅的鳳凰花又準時在六月灑滿了枝頭,在離別的季節,市長獎,似乎永遠是畢業典禮光環聚焦的地方,近幾年來除了每班智育成績第一名的學生,成為固定的市長獎得獎人外,每個學校還多了幾名「特殊表現市長獎」的名額,爭取的學生很多,有的學校是發布後由學生、家長自行報名;有的學校由導師就班上表現傑出的學生推薦,粥多僧少,競爭激烈,到底誰該得到這多出來的幾個市長獎名額,就成了畢業 季家長與老師間關心的點。 
        近來參加學校市長獎決審會議,也目睹了教師間一場民主精采的辯論,老師們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孩子們日常表現與行為,多數老師都認為自己的學生最有資格得到市長獎,一名老師為自己學生「推銷」時,以「這個學生好令我感動…..」為開場白;另一位老師非常重視候選學生平時是否樂於助人;也有老師大力推薦學生的原因,在於孩子團體中表現出來的領導力、品行;另外一位老師特別重視孩子性格是否具備正面特質…..幾乎每一個被推薦的學生,學業表現也都相當優異,不同的是他們還擁有許多音樂、演講、體育方面的獎牌。辯論終了,在絕對公開的情形下,全校三年級導師每個人三票決定今年市長獎得獎的學生。 
        在這樣的過程裡,我看到的是老師對學生的愛,對於處處努力表現、體貼又上進的孩子,在老師的眼中他們簡直是天使,很多老師是抱著感恩的心來看待這樣的孩子,一名老師甚至脫口而出感嘆地說,倘若有子若此、於願足矣。 
        何以致此?在人格形塑最重要的國高中時期,層層的升學壓力與競爭、過重過多的學習內容,使學生的性格常被扭曲,來適應生存為必要、競爭是常態的險惡環境,因此學校中常見成績優秀,但心態自私可議或者性個斤斤計較的學生,顯然這樣的孩子不被親師雙方視為模範,自然也不是市長獎理想的人選,最近被討論得很多的教養問題,已獲得老師家長普遍重視,大家都希望選出各方面表現優良,但最重要的是知所進退、彬彬有禮、甚至對所在團體能引領風潮、擁有正向影響力的孩子,這,才是心目中未來領袖人才。 
        經過劇烈票選,從二十幾個候選人選出的七位市長獎學生,果然個個優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最高票的幾位是在戲劇表演、熱舞、節目主持……等表演藝術上在校內享有高知名度的學生,個人最高興見到的是:他們每一位都臉上常掛笑容,正如班級的陽光、活水。 
       每年選出的額外市長獎,對學校是莫大挑戰,缺乏統一標準時,學校不妨經過討論決定,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學生典範,是根據學校文化、社區特色、還是親師共同期許?重要的是表彰這些特殊市長獎的時候,要向全校學生清楚的說明、溝通,選取這樣學生典範的意義何在?對於遺珠的學生也不防稍作鼓勵,那麼特殊市長獎與傳統市長獎,必可逐年為塑造健康教園文化共盡一份心力。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