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題目:談與家人的親蜜關係
主持人:蕭慧英
來賓:台北市八頭裡仁協會副理事長、親職教育講師楊俐容


當孩子的麻吉,父母的三要與三不政策

作者/楊俐容(親職教育、青少年及兒童諮商講師)

兒童期的孩子,像個「甜蜜寶貝」,天天繞著你、什麼事都告訴你,青春期的孩子,卻儼然是個「外星人」,讓人不容易理解,開始會說「這是我的隱私」,對待父母的態度,「父母說了算什麼」的比例也逐漸多於「父母說了算」。

事實上,這是因為青少年的認知能力與人際範圍都在拓展,接觸到更多人事物,逐漸發現原來父母親只是個平凡人,並不像小時候以為的那麼偉大。這些原因使得青少年不再像小時候那麼信服父母、心中的父母形象也逐漸「去理想化」。這個「去理想化」的過程,是青少年開始掌握自主權、學習做決定的必要歷程。如何在親子雙方都安適的狀況下,鼓勵青少年獨立自主,又能維繫一定的親密關係?

要管、要放、要欣賞

大事一定要管。如果大事不管,青少年會覺得,「你根本就拿我沒辦法」或者覺得「你不想要我了」。但管大事之外,父母也要學會「放小事」,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才有成長的空間。

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這需要透過優質溝通和孩子建立共識。建議父母,持續關切孩子的生涯興趣、設定兩性交往尺度,明白掌握幾項重要價值觀如誠實、正直等;至於跟孩子生活相關的細節,如:跟朋友聊什麼,喜歡怎麼穿著,只要不對別人構成困擾或違反社會規範,這些小事就隨他吧。

孩子的世界拓展了,會帶給父母新的衝擊,有些衝擊讓父母不舒服,但也有些衝擊會帶著父母開拓視野。例如他們唸書所獲得的許多知識,已經慢慢超越父母過去所學習的。當青少年聊到課堂上或生活上學到有趣的事物時,父母能否調整心態,從「施者」的角色轉換成「受者」,真心讚歎孩子的成長,是決定親子關係會日漸親密或漸行漸遠的關鍵因素。

父母一句:「你好棒喔!可以告訴我這麼多知識。」甚至在看到孩子能力增長時,主動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有些事爸媽要放給你自己作主。」這種欣賞的態度會帶出孩子的獨立自主及自信自尊。

不黏、不棄、不囉嗦

青春期孩子對同儕的情感需求愈來愈高,對父母的需求則慢慢降低。即使和父母的感情很好,遇到同儕時,也會想撇開原本和父母牽著的手。不想讓同儕看見,只是因為想獲得同儕的認同,而不是因為不再愛你。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線上收聽   免費下載視聽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7.1 (約從第10分鐘起)


訪談大綱:

1.親蜜關係是甚麼?
2.如何建立親蜜關係?
3.情緒教養是甚麼?
4.父母怎麼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