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題目:愛,就是慢教和等待
主持人:張慧心
來賓:專欄作家汪詠黛


 峰迴路轉 人生好滋味     ◎張慧心


比比從小就是磨娘精,不是身體病痛的那種「磨」,而是精神上不斷挑戰父母敏感神經的那種「魔」!尤其是對一對求學時循序漸進、做人做事勤懇踏實、初戀就相知相守一生的父母來說,比比實在是個太特別的孩子了!

為了比比老在班上當「千睡爺」、「拉拉隊──把全班分數向下拉」,怕孩子因此成了級任導師的眼中釘,詠黛不知以「待罪之身」,又是當義工媽媽,又是聆聽教誨的,給孩子的老師裝低伏小多少回。

每個人聽聞過比比事蹟的父母,大多是一面大笑、一面流淚的拍著心臟,告訴自己:「好家在,我兒子沒有讓我這麼頭痛過!」

大家之所以大笑,是因為多年的教養智慧,已讓詠黛和淳一練就寬廣包容的胸襟,她總能在事過境遷,用最風趣幽默的方式,描述當時親子慘烈過招的狀況;而不由自主流淚,則是將心比心,試想:那一對父母能夠做到像詠黛和淳一般,竟然堅持不打不罵,憑著一股信念,深信一定能把孩子拉回正軌。

也正因如此,詠黛這回集結了兩個兒子從青春期到大學,過程中母子、父母交手的點點滴滴,出版了《愛,就是慢教和等待》,讀來輕鬆有趣,卻處處機鋒、句句精采,充滿教養的智慧和原則。

書中每一次親子過招,彷彿都像是淳爸比和黛媽咪「險中求勝」,殊不知,這一對父母背後流了幾缸眼淚,多少個夜晚兩人相互打氣、鼓勵,重新堅定對孩子向善向上的信心,樂觀迎接隔天更刁鑽的挑戰。而他們所經歷的水深火熱經驗,也印證「天下沒有白走的路」、「種善因,得善果」! 

在所有詠黛曾描述過的片段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比比漸漸回到軌道,還找到自信、懂得自律後,有一天和父母一起外出,看到車窗外一群正在互相嘻鬧,滿臉桀驁不馴的國中生,比比火氣不改的批評:「這些國中生真欠扁!」坐在駕駛座旁的詠黛淡淡提醒他:「別忘了,你國中時更欠扁!」

正在駕車的爸爸,一句話也沒說,但開著開著,突然「刷!」的一聲,把車停在路邊,立刻趴在方向盤上久久不語。此時,車上一片靜默,詠黛百感交集,內心湧現諸多往事,不禁陷入沉思,比比想必也楞住了,立刻定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淳一才又重新啟動引擎上路。

在這一幕猶如電影畫面的過程中,當事的三個人都沒說太多話,但相信他們都重新回想了過去二十年來,親子間的點點滴滴,而那些痛苦與折磨,感恩與歡喜,如今都已化為豐盛的禮物,比比研究所期間曾擔任台灣的青年旅遊大使,而健康的單車休閑習慣,也讓他下一階段人生有了一個美好的創業夢想。

教養孩子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但我永遠牢記詠黛曾說過的一句話:「絕對不能打孩子!尤其像比比這樣的孩子,不打,他總有回來的一天,一打,就再也回不來了!」真乃「家有不肖兒」父母的金玉良言呀!

僅藉本文向詠黛及淳一致敬,也賀喜比比峰迴路轉,人生更開闊;另外,在淳一伉麗欣喜比比「浪子回頭」的同時,也要提醒一句:別忘了謝謝家中另一位小菩薩──比比的弟弟樂樂,謝謝他一路以來總把自己管理得很好,一路就讀最頂尖的學府和科系、研究所,極少讓父母操心煩惱,所以哥哥的一切成就,絕對有樂樂一份功勞,賀喜林府閤家歡!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線上收聽   免費下載視聽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7.1 (約從第10分鐘起) 


訪談題綱:
1.為什麼主張「愛就是慢教和等待」?
2.兩個孩子的資質及個性差異如此之大,當初如何面對及擬定教養策略?
3.老大讓你傷腦筋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是否可舉一些例子說明如何「見招拆招」?
4.「家有不肖兒」,很多父母心生氣餒,如何夫妻互相打氣、找到支持和資源,堅持不打不罵教孩子?
5.請給家長一些建議和教養「妙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