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題目:親子共享自然的旅程~孩子擁有永續成長環境的權利
主持人:蕭慧英&李紀庭
來賓:現任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製作主持人、國語日報科學版專欄作家、獨立影像工作者、自然生態攝影學會理事范欽慧 

  
     文/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李紀庭

最近網路信箱突然變得很熱鬧,多了很多朋友們寄來關於有「毒」的商品名單、含塑化劑食品清單、和各種食物添加物明細,還有連新鮮水果都隱藏農藥、洗劑、保鮮藥劑的隱憂;微博則常常看到「到底哪個沒有毒」的問句。還有人乾脆把即時通的抬頭直接註名《現在只敢喝白開水了》,這就算了,竟然還有人回說:是嗎?你確定你喝的水是乾淨的?電視訪問了一位給自己幼兒吃了含塑維它命的母親,她深感愧疚的說:真對不起孩子。

越來越像全面性的災難,人們毫無躲藏之處。

廣告不是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點嗎?而且要高人一等!怎麼全變成毒害下一代元凶!?

兒童擁有環境權,是確保能成長於永續發展的地球環境,並得到安全、健康的生存條件的權利。沒有任何一代人,有任何理由可以讓下一代立即或慢性喪失生存空間。

立即喪失生存空間,像是藥物濫用、毒奶粉、不乾淨的飲水、有毒添加物、不健康的飲食環境,或者是有毒廢棄物傾倒、排放,與汙染的空氣、各種環境賀爾蒙與基改食品等,而慢性吞噬兒童生存環境的,恐怕是我們想都沒想到的關於經濟發展、營造舒適的生活空間所害,各種以利益、娛樂為目標的開發,讓土地水泥化,森林與綠野消失了;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土地被海水淹沒或是土壤鹽化,更別提一堆二氧化碳排放後所引發的氣候變異,兒童已經處於越來越不適宜生存的空間中。有人說人類的存在是否是在倒數中。

台東的杉原海岸是一個例子,因為那裡很美,所以開發了以美麗灣為名的飯店,消失的不只是一半的沙灘,其實是一整個部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每二十天就有一個無文字傳遞的純語言民族消失,台灣的原住民族也在之列,杉原海岸的開發,代表當地的刺桐部落兒童將與自身民族的割斷,現在的北海岸翡翠飯店附近,還存在凱達格蘭族的少年嗎?

我們這一代的人類吃的爽快、玩的快樂、睡的好舒適。是不是建立在未來兒童苦痛的災難上,我們借來的,不只是土地,還有後代的陽光、空氣與水。

現在,兒童已無法體會上一代水的甜味、米食的原香、連無糖豆漿都是苦的。
古早味所代表食材的原味,已經被現代的香精所取代,什麼是鮮活的生命?

至於讓孩子與環境要隔絕的價值觀,則是一種像被洗腦似的植入在未來孩童的身上。黑暗代表不安全、森林代表危險、泥土代表汙穢、傳統代表老舊、手工代表沒效率……種種的文明價值觀,是讓環境變得一文不名。

戶外,孩子要問哪裡有便利商店,他要飲料、要冷氣。

旅行,孩子會問電源在哪裡,因為他的手機、電腦、遊樂器要接上電。

一旦環境被誤導價值觀所隔絕,環境存在的價值就會被漠視,默視的下場就是被任意改造進而破壞,其它物種也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了。這也是多樣物種的地球,每年消失一千種生命物種的魁因禍首。孩子與自然間的關係,變成迷惑、疏離與渴望的複雜情緒。請孩子走進自然,甚至還會引起反抗。我們的確讓不好的價值觀害了孩子。

因此,關於孩子擁有永續生存的環境權這件事,最急迫的是給孩子們正確的環境教育,建立在良好的環境觀念上,孩子才有可能有安全健康的生存資源,讓我們的孩子贏在起跑點的,是健康而不是毀壞的身軀站在破敗的地球。

大人,要知道孩子有權擁有你所擁有的,土地不在哪一位富商的名下,永續的祕密花園應該在每個生命身邊。

文章來源: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李紀庭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線上收聽   免費下載視聽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7.1 (約從第10分鐘起)


訪談大綱:

來賓介紹: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美國雪城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碩士。
現任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製作主持人、國語日報科學版專欄作家、獨立影像工作者,並擔任自然生態攝影學會理事。
從小就是喜歡自然的孩子,卻在升學競爭環境下,切斷了這份對自然的孺慕之情。二十四歲去美國兩年,發現自己從來沒有真正認識台灣。
三十歲之後決定成為soho族,開始拿著錄音機與麥克風,上山下海記錄起土地的聲音。
三十四歲,第一次當媽,開始抱著孩子拍片,從聲音跨足到影像記錄。四十一歲,第二次當媽,開始認真思考母親與土地的生命意涵。
文字著作:《傾聽森林》(1999)、《與自然相遇的人》(2000)、《台灣生物曆》(2001)、《海洋行旅》(2006)、《跟著節氣去旅行》(2010)。
影片編導作品:《傷鳥天使》、《夢土》、《黑潮三部曲》(公視)、《台灣瑰寶──重回海洋》(公視)。
曾獲四座廣播金鐘獎、林榮三文學獎、陽明海運海洋文學獎、永續台灣報導獎、文建會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入圍2006年卓越新聞廣播採訪報導獎、入圍2007年金鼎獎最佳科學圖書獎。


生命最初的氣味,來自土地,來自母親。
今天的受訪者是給孩子母親的氣息,和帶著孩子貼近土地的老朋友范欽慧。

欽慧平時都是周日的傍晚5點在教育電台自然筆記節目跟聽眾朋友相見,今天特地一早來節目中,因為我們這周要談的主題是孩子擁有永續成長環境的權利。


1. 學的是傳播,欽慧跟我們談談當出是如何走進以自然、環境為主的傳播領域?
2. 欽慧帶孩子走進自然的過程,很自然,也很早,在孩子哺乳時就開始,能跟我們分享一下?
3. 自然對孩子成長人格形塑的影響,就您的孩子成長過程來看,是在哪些方面顯現出來。
4. 我們常聽到一些公共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不可回復的影響,您怎麼看待這些建設與環境的爭議。?
5. 以您的觀察,我們的社會對孩子的環境教育缺了甚麼,父母該如何帶孩子走進自然環境?
6. 對許多媽媽而言,該如何請另一半一起帶孩子走進自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