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2日 星期五
題目:名人書房~影響我最深遠(最喜愛)的三本書-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台北老街、圖說清代台北城
主持人:常玉慧

來賓:水牛出版社社長-羅文嘉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4968

  時代不專屬於誰,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記憶不能只靠幾座古蹟和英雄書上的幾個人,故事不計大小,都值得流傳。誰又能預料哪個故事會在哪個心靈發光與發熱呢?


台北老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8182

  艋舺、大稻埕、台北城──是所謂的台北「三市街」,是台北市的「原型」,這三個「聚落」的發展,先後有序,而且各有其成長背景,也因此街道的布局、房屋的造形,也各有其獨特的個性。艋舺和大稻埕都有過商船雲集、帆影林密的年代,是同屬於「商業社區」,只是艋舺是閉塞的,而大稻埕則是開放的。艋舺在 1820 年代,已儼然是台灣北部經濟、政治與軍事的中心,和台南、鹿港鼎足而立,這個由漢人移墾、建造的市街,經歷了漳泉械鬥、異姓爭鬥,產生了強烈排他性,形成了保守性格。淡水河床的淤塞,使這個由「番漢交易」之地所形成郊商殷盛的市街、逐漸地走向了衰敗,將其貿易市場拱手讓給了「下游」的大稻埕。分類械鬥,被三邑人追、趕、跑的同安人,退入大稻埕,和以往在新莊方面戰敗遁入大稻埕的漳州人,本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心,攜手合作,在奇武卒社故祉,建立了新的家園。歷史的軟跡,能留痕之處並不多見,而「台北老街」保住了一老建築,雖然這些當代的建築已經都是在風燭殘年中,畢竟幢幢都是歷史見證物,它能夠矗立便是我們的幸運,這種「歷史教材」是獨一無二,不能再求,誰忍心讓其消毀呢?


圖說清代台北城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7118

  在一八八四年十二月以前,台北城並不存在。

  然而,在台北盆地這塊土地上,雖然沒有寬廣氣派的城池,卻充滿了蓬勃的市井活動、熱鬧的街巷雜沓。自然而然發展出來的各種建築樣貌豐富又多元:土埆厝、磚砌合院、街屋、寺廟、書院,以及因淡水開港通商引進的種種西式建築:商館、領事館、洋樓、倉庫、教會等等。泉州人在大龍峒建造的「四十四坎」街市與漳州人在今日士林一帶建設的「八芝蘭城」,更儼然就是一座座功能完整齊備的迷你城池,道路規畫井井有條,排水措施和防禦功能無不一應俱全。

  在這樣的背景下,清廷在進行台北城的規畫與建造時,並沒有遵循「先有街市而後築城」的慣例,而是另行選定城池位址,然後才大興土木,興築城牆城門,城內的道路規畫更經過審慎的風水考量後才擬定,讓台北城得以成為一座方正完整的城池。


訪談大鋼:

1.為何推薦這三本書?

2.三本書的大概內容?

3.三本書四有脈絡可循?分別在何種機緣下接觸這三本書?

4.對您個人的影響?

5.小書摘單元,請來賓提供2~3分鐘最喜歡書中的一段話。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很抱歉各位聽眾
因無名無法直接超連結於節目錄音檔案,因此無法放上連結,請見諒
如有需要請上
國立教育電台-網路電台查詢(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收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