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台灣國際醫療行動協會iACT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UuF8KTcAF-w/TcdiMi-Q9QI/AAAAAAAAAEo/jtzawER_loc/s512/P1050405.JPG

 

日期:2014年5月21日

主題:拔4500公尺的愛──塔須,我的第二故鄉

主持人:張慧心

來賓:楊重源台東馬偕醫院身心科醫師

 

 

川藏慈航的夢想實踐家

----節錄自人間福報網站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30036   2013/12/12 作者:李蕙君

  文明的邊境,不做殘忍的慈悲者

 第一次上塔須義診的經驗,震撼了楊重源的心靈,他不斷思考「公平」的定義;同樣是「人」,台灣的老人求醫不難,塔須的老人卻僅能等待,他不解,生命的「不公平」。

 在塔須的日子,他更常想起父親。楊重源說,父親年輕即罹患糖尿病,當年家中小孩都還年幼,家貧沒錢醫治父親,加上沒有正確的治療觀念,僅就著草藥偏方食用治療,在他高一時,父親因糖尿病後遺症雙眼失明,沒幾年開始洗腎,後又患狹心症開刀裝支架、心血管病變截肢。

 「那些年,不管阿爸需要多高的醫藥費用,我總盡己所能為他做打算,但對塔須的老人,我卻無能為力。」面對空盪盪的藥箱和急切求診的塔須村民,楊重源有見苦不能救的惋惜,他思索著:「我還能為塔須做什麼?」

 楊重源說,或許我有榮幸成為踏入塔須的第一位醫師,「暫時」解決了他們身體的痛楚,讓他們感受到光明與希望,但當我這「過客」像雲一般飄離了塔須,他們也再度陷入漫長的失望之中。

 「我不想當個殘忍的慈悲者。」他認為,自己給塔須人短暫的希望,卻也殘忍的給他們等待下一個不可預期的希望。即使第一次到塔須,深為「洗澡」、「上廁所」等生活問題困擾著,但他還是勇敢確定了,自己還會回塔須的心意。

 「關於洗澡這件事,我早看開了。」楊重源說,塔須許多年邁的阿公、阿嬤這輩子都沒洗過澡,而五、六十歲中年以上的村民也很少洗澡,年輕人則趁著有機會上縣城時,才可能花費二、三十元的人民幣上澡堂洗熱水澡。

 「如果我在塔須堅持要洗澡,要花費好多好多人力從遠方提水來,然後浪費好多好多冬天取暖要用的氂牛糞煮熱水,那不就像上演土皇帝折騰人戲碼一樣誇張!」他笑說,如果到河邊洗澡,在日間溫度不到十度的氣候下,洗完他也染上肺炎了,若到縣城洗澡,來回就要七個小時,太浪費看診時間,倒不如一個月都不洗,回家再狠狠地洗個夠。

 而塔須沒廁所,只能就地解決,對於想「好好上個廁所」這件事,楊重源說:「我是塔須人,別想太多,就『撩』下去吧。」

 他說,「廁所」這文明的空間,大概在二○○五年堪祖仁波切回塔須時第一次出現,當時也僅是搭四根木頭、以花布作為簾幕的「超現實感廁所」,很通風,白天上廁所可以欣賞藍天白雲、晚上則可賞星論月。他笑說:「不過這是外人來才會重現江湖的設備,師父們都把我當塔須人,也就沒準備了。廣大的草原,草也只長到腳踝處,在毫無遮蔽處光著屁股方便,一開始還真有點不習慣。」一個月不洗澡的不適、沒有廁所方便的壓力,都影響不了他再度上山的決定!但楊重源認為,只有一個人的力量實在稍顯薄弱,返回台灣,開始一連串行動,希望為塔須尋求更多義診資源。

 海拔四千公里的 孤獨義診路

 返台後,楊重源先向資深學長、醫師請教義診事宜,幾乎人人都認為,他一個人上藏區義診太花錢、太辛苦,恐難持續。在熱心學長轉介下,楊重源接觸了與義診相關的幾個團體組織,他花費許多時間解說塔須需求,期盼獲得更多資源協助,無奈這些團隊都以高原反應具危險性為由,打了回票。

 「坦白說,那時我真的很氣餒,但任性驕傲的牛脾氣也因此被激發,我想,一個人也有一個人能做的事。」楊重源說,這些團體都極具愛心,評估受助地區外,本來就應當考量參與者安全;再換個層面想,與其團隊行動,不如一個人上山,簡單、方便多了。

 下定決心後,他依首次看診的發藥經驗,決定二度上山要先以改善老人關節病變、舒緩冬季關節酸痛等症狀為主。他向藥商購買大量葡萄糖胺錠、止痛藥及綜合維他命,初步預計發給塔須七百位、六十歲以上老者,每人三款藥各一百天份藥量。

 第一次向藥商訂購藥品時,楊重源錙銖必較,他說:「省多點錢,才能買多點藥上山啊,所以一顆藥差價幾毛錢也得和對方『盧』很久才行。」他也坦承,一口氣就花了三分之二的年收入,還真有點心痛,但為了在高山上遙遙期盼的塔須村民,勢在必行。

 二度上山購得的各類藥品總重超過一百五十公斤,與第一次上山時相差近一倍,郵寄、貨運都寄不成,運藥到塔須成為難題。楊重源感恩地說,幸好當時有朋友要到大陸,願意幫忙帶藥前往,隨後在大陸將藥郵寄到四川成都朋友家,由塔須寺院的師父們借車去運載藥物上塔須。

 「好遠、好浩大的運程,藥品還是順利上山了,我沒有理由不回去。」這次楊重源與一位中醫師朋友共同前往服務,他的隨身行李除了幾套簡單的衣物,其他都是藥品,重達五十公斤,一度擔憂帶這麼多藥會出不了海關,卻出奇順利地未受刁難。

 前往塔須的路程,還是在「渾渾噩噩」的高山症狀中度過,但程度與首度上山相比,減緩不少,楊重源回憶說:「大概剩五萬支針在扎頭,少一半了。」

 「理想最大的阻礙不是外在敵人,而是內心的脆弱。」楊重源坦承,這趟上山內心仍覺得害怕,他只能不斷祈求佛菩薩,給他勇氣與智慧。抵達西寧,離塔須尚有三天路程,卻已有消息傳來:塔須村民正列隊歡迎,等待著「楊曼巴」回家。

 

 

<訪談大綱>

1.楊醫師和塔須如何結緣的?為何有「回家」的感覺?

2.海拔4500公尺高山上,生活應不止是「困苦」二字足以形容,請問塔須的地理環境和資源如何?居民為何不下山生活?

3.當地最辛苦的應是老人和孩子,請問老人的疾病光靠您一年去一個月足夠嗎?剩下來的那麼長的歲月又該如何挨過?

4.當地孩子的學習通常是如何進行的?學校、師資、校舍、教材、教具……是否樣樣都缺?當地人民又是如何克服的?

5.在您的號召下,很多醫療人員也加入,目前同行的陣容是否相對龐大許多?其中有那些感人的故事,可否請您分享?

6.您最近新婚,您的太太是否支持您的行動?(畢竟每一趟行程還是有危險吧?)

7.您是否覺得台灣這塊土地蒙受許多福報, 您希望有心的人如何響應?

 

線上收聽:http://liverec.ner.gov.tw/auto/index.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