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玉慧
一月中旬引起世界矚目的一條新聞是:二十八年前在英國誕生的全球第一個試管嬰兒露薏絲布朗,以自然生產方式順利生下小男嬰,寫下醫學新記錄。 

露薏絲的母親蕾絲莉在一九七八年剖腹生下她之前,深受九年不孕所苦,蕾絲莉最後求助愛德華茲博士與史泰普托醫師,以前所未有的體外受精方式,將胚胎植回子宮,試管嬰兒露薏絲的誕生,改寫醫學歷史,並成為全球媒體爭相報導的頭條新聞;多年後她以自然受孕、自然生產方式生產,再成為世界醫學新聞頭條。

深受國際新聞影響的台灣媒體,也紛紛追隨這則外電報導,就國內生殖醫學展作成新聞專題,包括有多少人接受這種手術?台灣已有多少試管嬰兒的誕生?可是當報紙把「試管多胞胎」做成頭條,電子媒體大舉跟進之後,新聞焦點就模糊成---「快樂的多胞胎家庭」,大眾的注意力轉移到:試管嬰兒有很大機率懷孕成雙胞胎甚至三胞胎!媒體似乎沒有時間、也不再願意花版面告知讀者,多胞胎家庭固然有其快樂耀眼處,多胞胎懷孕過程對母體及嬰兒卻具有極高風險! 

據看診醫師反映,隔日求診病患大增,拿者報紙要來做雙胞胎、三胞胎想畢其功於一役的夫妻果然絡繹於途。健康資訊受到民眾高度關切,一直是醫藥傳播的特性,但是當一則事關民眾健康的新聞沒有說清楚或說正確,民眾以其有限專業資訊及能力,是極難分辨而動輒造成權益受損的!

生殖醫學會早就呼籲︰「多胞胎不等於多福氣。」因為以常見的併發症來說,懷雙胞胎的孕婦出現妊娠毒血症以及妊娠糖尿病的風險高出將近一倍;研究顯示,每百個雙胞胎的產婦,約五十個胎兒早產,比起單胞胎只有一成早產機率高出甚多。婦女接受排卵針助孕,一定要與醫師徹底溝通,避免生下被醫界視為併發症的多胞胎(尤其三胞胎以上),不過這種偶一出現的學界呼籲,很容易就被媒體大篇幅的報導所淹沒。

對於媒體而言,當然也有兩難之處,為了提昇閱報率或拼收視率,「多胞胎新聞」在媒體主管眼中,顯較正常受孕的試管嬰兒有新聞價值得多,不過在一窩峰報導後,既然無法根絕病患大眾「看報紙就醫」、「看電視找醫院」廣大的接續效應,是否也能挪出小部份篇幅,做較為深入而正確的醫學教育,或作系列的完整、多元的健康資訊報導,避免支離片段的健康知識造成民眾的誤解,以示負責呢?

1988年在英國進修之時,我是第一個在英國訪問世界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博士的台灣記者,回顧台灣第一位試管嬰兒也已經誕生廿二年,人工生殖科技迄今已在國內成就二萬八千多名試管寶寶,其中雙胞胎以上的多胞胎將近一萬四千人,幾乎占了試管嬰兒的半數。媒體報導相關醫學新聞超過二十年,在全世界不斷進步的廣大生殖醫學領域,國內報導還一直停留在趣味性質的「多胞胎新聞」層次,也難怪台灣病患習慣把媒體當醫師,被教育成「多胞胎就是多福氣」,也不足為奇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