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11月29日  星期四
題目:致力於『人文教育』、『社福醫療』與『產業發展』的北投文化基金會
主持人:謝國清
來賓姓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洪德仁

醫師如何參與社區健康營造
醫師,長久以來就是社會敬重的行業,是民眾的健康守護神。
古今中外,許多醫界先賢留下典範,史懷哲、馬偕、蘭大衛父子的醫療傳道,蔣渭水、賴和的醫治社會疾病和人文關懷,都是膾炙人口的感人故事。當我們經歷921大地震、SARS疫情等危機事件,醫療團隊和社區團體合作,自發性投入社區,協力營造健康家園,濟世救人的崇高精神與胸懷,受到國人的肯定。

很多國人認為醫師是躲在象牙塔裡,只關心自己的白色巨塔。但是,我總認為醫師是社會最具人文、弱勢關懷的行業,所以有如此偏見,是大環境使然。從日治時代,醫界前輩帶領社會、文化、健康衛生思潮與行動,到台灣經歷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歷史,讓很多具有良知的知識精英,遭受迫害而噤若寒蟬;今天,我們已經到了開放民主的時代,最底層的社區,有許多醫師秉持悲天憫人的人性關懷,奉獻鄉里,參與社區健康營造,為預防疾病、國民健康促進,乃至於社會改造而努力,像守護羅東社區老人的陳成龍、新港小鎮醫師陳錦煌、馬祖醫療奉獻的楊綏生、草屯鄉土文化產業推手李為國、基隆快樂社區發動機的謝文斌、七堵社區彎腰教老人洗腳的紀乃正、保護荒野生態李偉文、台北市中正區抗SARS英雄張孟源、士林區熱心公益的楊境森等,為基層醫師打開服務社會、關懷公益的門窗,也在混沌不清的社會注入一股清流,喚發更多關愛生命的喜悅。

好多醫師前輩有心參與社區健康營造,但是又覺得這領域十分複雜、陌生,因此,我謹就常遇到的疑慮,提出管見,敬請參考指正。

什麼是社區健康營造?
社區面臨生活上多元化的議題,社區營造就是要尋求認識社區的議題,解決社區的問題,營造沒有一定的模式或內容,也沒有一定的切入點,包括:生活問題的解決、環境景觀的改善、生活空間的創造、終身學習的機制等等,社區居民透過討論、組織、形成共識與行動,一起改造自己生活的家園。「社區健康營造」是以「健康」議題做為社區營造的切入點,希望透過社區組織,達到社區健康的過程。

從2003年開始,全國有許多熱心、有遠見、叡智的醫師參與健保局的健康共同照護計畫,提供民眾健康照護、諮詢的服務,提供高品質的社區健康促進服務。同時,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社區醫療實務課程,讓社區醫療擴大到預防保健、健康促進的範疇,可見得現在醫師參與社區健康營造的趨勢和大環境。

參與的心態
做為醫療專業的醫師,走出診療間,與社區、民眾互動,心態上若能由威權專業所主導的思維,走向誘導民眾自我學習、組織培力學習機制;由個人健康走向社區生活環境的健康。不應只限於專業的主觀思維,而是和民眾站在平等的地位,以民眾的語言,共同參與疾病的防範,才能建構更全面性的、更完整的健康促進。

像擔任基隆市安樂區鶯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副院長謝文斌醫師說:「在醫院裡做成決策,要求執行即可;當參與社區工作後,因為社區人多,大家的意見也多,而且常是在執行後,意見才出現;剛開始,在自己無私的努力付出後,聽到風言風語,心頭會有點氣,現在已學會包容,聽到批評,都會思考人家講的是不是有道理,至少對方也在意社區事務。」
也就是說,以對等、尊重、同理心情,多聽、多鼓勵,必能贏得敬重。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線上收聽     免費下載視聽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7.1 (約從第10分鐘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