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3 星期一
題目:從夏日生活談品格教育
主持人:張慧心
來賓:千代文教基金會教育小組主任-胡正文


從馬大佛學會50週年慶談大學生的心靈與品格教育‧心靈修行‧活出自我

大學必修學分豈止一個?在選擇科系的時候,向來偏向法學、醫學、商學之類的好前途科系,但當大學生畢業投入職場五六年後,不少人便開始感到彷徨不安。因為他們發現,從本科系所接受的訓練,並未能幫助他們處理每天踫到的人事和道德議題。那或許是他們在大學的學分少修了一個──“心靈成長”。

我們會發現,在各個年代的大學,除了本科,不少大學生通過參與宗教或心靈相關活動“找到自己”。大學生涯太短暫,90後大部份情願把課餘時間用來打電玩、上網或教補習甚麼的,多過於廣泛閱讀或進行哲學思考與討論,形成新生代欠缺判斷力和思考力。有人說這是“反智”新生代,但是在70、80或90年代,不少大學生投入了宗教學會,並從中找到調適一顆心的方法。心的訓練,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

據說,哈佛最熱門的搶修課是“我要更快樂”,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班夏哈把快樂變成了一門顯學。他的“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變成最受哈佛大學生歡迎的課程,每學期都有上千名學生搶修。他說:“為了體驗和實現快樂的生活,我們必須接受‘把握現在’的觀念。”這跟佛學裡的“活在當下”不謀而合!

配合馬大佛學會成立50周年,【新教育】專訪了60年代主席陳永康醫生(目前定居澳洲)、80年代主席尤芳達教授、2001年副主席尤東暐醫生、馬大佛學會40周年慶音樂劇總策劃人顏永祺以及在馬大畢業後剃度出家、目前人在台灣的常鑑法師。他們在學會裡的成長,他們對心靈成長的領悟,都深深的影響了他們的人生!

練心,安定心靈

極地之旅,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超越的不只是體能、信念和勇氣,還有內在的那個自己。10年前,拉曼大學副校長尤芳達參與了一項南極科研計劃,觀察冰層,零下40度,長達8天冰天雪地的生活。那是大馬第一支離開研究站在海冰上過夜的隊伍,科研目的是要對全球氣候轉變和溫室效應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在那一片雪白大地上,留下了尤芳達人生中最接近死亡的難忘經歷。事緣白茫茫的厚冰底下,暗藏殺機,那日他前進時突然一個踏空,掉進了冰縫。事後追述,他說:“那時我和隊友走在雪地上,突然腳底一空,就掉入一個2.5尺寬、8至10尺深的冰縫。幸好我兩個手肘還撐在地面上。隊友也不敢沖過來救我,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上前,怕冰會突然崩陷,然後才把我拉起。”

應對死亡,讓心平靜下來

他知道冰縫下的海洋深不可測,伸手不見五指,誰也不敢臆想後果。那一瞬間,他很自然的唸起了佛號,一心不亂的“阿彌陀佛”,在千鈞一發的剎那,讓心平靜了下來,等待救援。

那是他最接近死亡的一次,當然,現實人生當中總免不了有不停的磨練、處事待人的進退拿捏、放棄或前進的抉擇,他都會像在南極那一刻那樣,用“讓心安定,把心定下來”的方式去應對。

尤芳達從南極返馬後接受專訪時說過:“生命不斷的輪回,就像一個大旅程。不同的是我們不知道下一站會去哪裡?無論在生活中或旅途上,我們都不知會發生甚麼意外,因此每一步都要小心。其實有一顆安定的心,不需到世界各地,一樣能體驗到生活中的樂趣。”

讓心安定,以及品格的養成,需要通過不停的練習與熏陶。“不只是宗教,其實中華文化裡頭有很多很好的做人的道理、價值觀,給我們指引。一句簡單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含有指引的意涵,讓我們深入地反省,遇到逆境時就懂得從裡頭找到重新再來的力量。倫理叫我們開創積極的人生,真繞不過時有老子的思想,讓我們安身立命,佛法讓我們有因果觀,相互影響。”

道德教育考得再好,也只是分數,一定要有內化的過程。身為拉大副校長,尤芳達透露該大學目前提倡六育──德智體群美新,這“新”是創新,但品德和智慧永遠排在最前頭,那是大學栽培人才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品格與心靈教育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學科,比如說我們講德育,大學要能呈現出一種‘有道德有品德’的處事方針,通過這種氛圍讓學生受到感染。”是的,品德教育,不能是一種“說的教育”或“考的學科”,大學鼓勵學生參與像佛學會這樣的課外活動的同時,管理人員和學術人員就必須先呈現一種有品有格的風貌。

拉大生都要選修孫子兵法與工商策略,目的是要把中華文化的精髓介紹給學生;拉大也有社會創業企業家計劃,將一種新的企業觀念灌輸給學生。大學積極創造各種平台,有時是要看大學生願不願意走進來。

練心,一輩子的修行功課

當年在馬大當佛學會主席的時候,他也是初生之犢,辦活動時也面對不少挑戰,但都以“不忘初心”來化解。卸下主席職後,他更是發起了妙喜弘法團培訓工作。“我們的培訓不是一板一眼的,我記得我們會帶學員到鬧區的巴士車站,就坐上一個上午,觀察來來往往的人穿行在各自的生活中──察看人生百態,學習在動中保持一種閒靜的定,對心是很好的訓練。”學員也會到馬大各個無人發現的角落,去找尋平時被忽略的美──生活中無處不美好,有時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聖嚴法師說過,面對困境不必追究原因,只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也是面對事情,讓心放下的方法。”(無獨有偶,林青霞在她的新書散文集《窗裡窗外》裡也提到這句話帶給她的影響。)這是尤芳達處事的原則。

大學生畢業後投入人事複雜的職場,大學時就該打穩根基,掌握面對的方法。“無論是畢業後投身學術界還是企業界,總免不了人事。舉個例子,有時你做這事完全沒想目的,但人家會說你多做是有私心,你要如何處理?其實這些挑戰都可以回到大學時所學,試去調適自己的內心,以應對外在的環境。外面再亂,心依舊能定。”證嚴法師也說過:“人生不免接觸到複雜的人事,所謂修行,就是藉複雜的‘人與事’來練心。”

在繁雜的人世間,調順自己的內心、觀照覺察自己的內心,是一輩子的修行功課,即使時光流轉50年,多少人離開了當年的佛學會,這個功課會把大家的心聯繫在一起。


資料來源http://www.sinchew.com.my/node/222557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很抱歉各位聽眾
因無名無法直接超連結於節目錄音檔案,因此無法放上連結,請見諒
如有需要請上
國立教育電台-網路電台查詢(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