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8 星期五
題目:開始自豪,當老師
主持人:常玉慧

來賓:教育工作者-王淑俐/李尉成





少子化、小孩受寵、尊師重道式微、大學擴充、人際關係疏離、親職教育不足,種種教育生態的改變,致使現代老師(或以前教到現在的老師)為了「接招」,開始惶惶不安時,甚至惡夢連連。看到學生屢勸不聽、惡言(顏)相向,而家長似乎漠不關心或無能為力,不禁懷疑,自己適不適合當老師?值不值得繼續這樣付出?這種焦慮,從幼稚園老師到大學教授都有。大學教授感到的教學困擾(含班級經營、親師溝通),不會比較少。

  筆者從國中到大學,任教年資已30年,大學也邁入第三個10年了。享受過教學的成就感(來自學生的用心向學與真情相對),也嚐過不少教學苦頭(包括學生集體「倒課」-都不選你的課)。而今只保留「教學菁華」-對學生更用心及真情相對,所以,我開始驕傲自己是一名教師。要以這份「自傲」,教到最後一堂課。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4796




11年來,他沒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他是我們教育現場最迫切需要的老師!

在分數至上的主流教育下,這條路,多麼孤獨,
但家長感謝他:「孩子有問題,可以打電話請教你嗎?」
學生不捨他:「老師,你可以不要走嗎?」

  在雲林的偏鄉山間,沒有鎂光燈、沒有掌聲,資源貧乏。
  11年來,他卻沒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哪怕是偏離正軌的孩子,他也總以一己之軀,奮力迎上。
  他深信,每個孩子,都能找到獨特的方法飛翔。
  他不是正式老師,卻比正式老師付出更多。
  一部童年電影「魯冰花」開啟他的教師夢,多年來,他為孩子無悔燃燒。

  因為嚐過被老師放棄的痛苦,所以特別同理孩子的困難;求學過程2次的開竅經驗,他擁有獨特的「等待」哲學;站在教育最前線,他不斷反省、調整,因為沒有一種教育適合每個孩子。

  再沒一種行業,如同老師般,能那麼細膩綿長又深入的影響另一個人。

  他珍惜學生說「不會」;堅持學生「學會」,而不是「考好」;他堅持哪怕生活不豐厚,但對人付出關心,幫助比我們更困難的人,是下一代最需要學習的事。一般的老師是教書,他卻教做人,後者在我們價值雜沓的社會中,愈顯重要,卻也愈難做到。

  他的癡,他的堅持初衷,我們看見一種最厚實、最扎根的希望。

  尉成老師想對父母及老師說:

  .孩子說「不會」其實是種求救,而大人要做的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是陪他去想、引導他去找,等他想出來、找到了,那就是多一分的成就和自信。

  .有時孩子的學習成果不佳不是他不努力,只是那個困住他的障礙還沒突破,於是大人除了陪在一旁,最重要的是不要著急,要耐心等待,但光等待還不夠,在等待他「開竅」的那段時間,還是要不斷給予他支持和指導。

  .家長其實一直都是影響孩子最深的大人。

  .孩子的心裡其實都是善良的,只是當他們出現負面的行為時,我們常會當下就看不見他們善良的一面,但一旦大人開始看不見孩子的善良,孩子的善良也會開始萎縮。

  .唯有孩子的心接受了,我們要孩子學習到的事物才能達到效果,他們才能做得更好。

  .對孩子,千萬別被第一印象和別人的評價所影響,這些訊息可以參考,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去深入了解孩子,用公平的角度去認識孩子,那你或許可以看到這孩子不為人知的一面,和得到許多的感動!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7595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很抱歉各位聽眾
因無名無法直接超連結於節目錄音檔案,因此無法放上連結,請見諒
如有需要請上
國立教育電台-網路電台查詢(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訪談題綱:

1、為何寫下這本書?當時心路歷程?

2、自己當裁判和爬山等例子,如何教育了孩子為自己學習?

3、等待在教育裡的意義?

4、如何譲孩子變得更好?

5、流浪教師的身分有些無奈,什麼力量譲你堅持下去?流浪教師最需要的是什麼?

6、在教學生涯裡最大的體會和收穫?

7、家長小書摘。(請提供二分鐘結語。)

8、贈書?本及主持人結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