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 02日 星期三
題目:中國東北地區
主持人:張慧心
來賓:2009年中國吉林大學交換學生、現任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助理
中國東北地區現在指由中國的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構成的區域,簡稱「中國東北」或「東北」。東北地區現時既是中國地理大區,也屬於第二階梯的經濟大區。
人口
根據2002年人口抽樣調查推算,東北地區總人口約1億1千萬,約佔全國人口的8%;其中遼寧省人口4203萬,吉林省人口2703.7萬,黑龍江省人口3811萬。
地理
東北地區的範圍相當於中國的寒溫帶和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以冷濕的森林和草甸草原景觀為主。東北地區的界線,北面與東面以國界為界;西界大致從大興安嶺西側的根河口開始,沿大興安嶺西麓的丘陵台地邊緣,向南延伸至阿爾山附近,然後向東沿洮兒河谷地跨越大興安嶺至烏蘭浩特以東,再沿大興安嶺東麓南下,經突泉、至白音胡碩,然後沿松遼分水嶺南緣,經瞻榆、保康,以下沿新開河、西遼河至東西遼河匯口處。這條界線相當於乾燥度1.25的等值線和黑鈣土在平地上分布的西界。界線以西的呼倫貝爾高原、大興安嶺南段與西遼河平原屬溫帶半乾旱草原景觀,劃歸內蒙古地區。東北地區的南界,即與華北地區的分界,大致從彰武經康平、昌圖折向南,再經鐵嶺、撫順、寬甸抵鴨綠江畔。它相當於≥10℃活動積溫3200℃等值線。界線以南的遼河下游平原和遼東半島屬暖溫帶夏綠林景觀,劃入華北地區。
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與中國其它地理大區的情況不同,東北三省的居民對「東北」這一概念的認同感大於對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認同感,即首先認同「東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對省籍的認同。這一現象的形成原因與該地區的獨特歷史、風俗習慣及語言的統一,以及居民以來自河北、山東兩地的移民為主體有關(闖關東)。
東北地區屬於以漢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圈,還融合了滿洲、蒙古、朝鮮、鄂倫春、鄂溫克、錫伯及俄羅斯等民族的文化習俗以及日本、俄國和朝鮮的國家的風俗文化和語言。東北方言在一些詞彙上受滿州、日本、朝鮮及俄羅斯文化的影響。詞彙方面,如「噶斯」(日語ガス音譯,即煤氣)、咧巴(俄語音譯,即麵包)、笆籬子(俄語的音譯,原為柵欄,轉意為監獄)、旮旯(滿語。即角落)、媽了個巴子(漢語。粗話),飲食方面如對俄式食物和朝鮮食物的喜好,均可反映出外來文化的影響。
發源於東北農村的鄉土娛樂有二人轉、秧歌、吉劇、踩高蹺。其中踩高蹺在古代文獻有關渤海國的記述中就有描繪。東北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是代表東北地區的一首民歌。
教育
東北地區的文化教育設施、教育普及率和升學率在中國屬於上等水平。其中遼寧省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在中國為最高省份。主要科學研究機構分布於哈爾濱、長春、瀋陽和大連,其中以光學機械、冶金和軍工產業的研究水平最為發達。其中亦有在中國佔有重要地位的重點大學如名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東北大學以及大連理工大學。
文章轉載處: http://zh.wikipedia.org/zh-tw/中国东北地区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線上收聽 免費下載視聽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7.1 (約從第10分鐘起)
訪問大綱:
1.目前的工作概況?當初是何機緣前往東北當交換生?一共去了多久?
2.可否描述一下東北的環境、生活、民風、民性?聽說一去就和當地人起爭執,原因是對方不排隊,結果力爭有效嗎?
3.東北的畜牧是否有值得學習之處?台灣是否有更勝出之處?
4.前往東北的最大收穫是什麼?最難克服的又是什麼?
5.請給將前往就讀者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