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題目:為台灣高等教育開處方
主持人:常玉慧
來賓:亞洲大學講座教授、前教育部次長楊國賜
高等教育是以研究高深學術及培養專門人才為要務,為推動國家現代化的核心動力。現代化乃是整體性的國家建設,不僅需要科技人才,尤需政經、管理及藝文人才。近年來,深受社會變遷加速,政治開放民主,經濟快速成長,產業結構改變,以及價值觀念變化的衝擊,高等教育勢須加快改革的步調,以因應當前及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21世紀是以知識經濟為主軸的世紀,也是全球化競爭激烈的新時代。我國當前普及化之高等教育不僅反映出國際間知識經濟之人才需求趨勢,亦有助於我國產業升級與轉型為知識經濟,但由於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大幅擴增,加上少子女化趨勢的影響,高等教育的傳承功能與主導地位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導致教育質量失衡,教育資源遭受排擠,大學運作機制亟需調整,國際化程度不足,大學與社會互動及評鑑機制仍有強化等問題亟待加以因應,以發揮高等教育的新功能,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品質與競爭力。
由於我國高等教育已從菁英化轉移至普及化,根據Trow (1974)的分析,這是一種雙重承諾:持續的成長和維持高等教育品質,有鑑於此,教育部乃以積極、前瞻、創新與務實的態度,重新規劃高等教育的發展藍圖,在「新教育、新世紀、新承諾」三大願景下,以「精緻、創新、公義、永續」為主軸,針對高等教育的類型、功能與發展,召開多場分區座談會,彙集社會各界的卓見,以突破現階段教育發展的瓶頸,期能適應新世紀知識經濟社會的期望。
在國際上關於高等教育改革有以下重要文件:一、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1994年所發表的「高等教育:經驗中學習教訓」(High Education Lessons from Experience);二、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5年所提出的「高等教育的轉變與發展政策」(Document of Polices for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去年於巴黎舉行的高等教育全球研討會(2009 World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The New Dynamic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or Societ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UNESCO, 2009),會中強調高等教育的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指出高等教育未來三大努力方向:(一)機會、平等和品質(access, equity and quality);(二)國際化、區域化和全球化(internationalization, regio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三)研究與革新(learn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歸納這三份報告,其重點包含:一、強調高等教育機構本身的角色扮演與回應社會期望的能力;二、重視學術自由與大學自主;三、確保國民素質的提高與教育機會的公平性;四、尋求高等教育的國際共同合作。
為符應上述高等教育改革的四個方向,經學者專家審慎思慮,研討了五個子議題,分別為一、高等教育體系之調適與發展;二、高等教育機構的自我定位與治理;三、高等教育與資歷架構;四、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與合作;五、高等教育資源分配與機會均等。為使各子議題能掌握中心議題的重點,各子議題的撰述,包括現況說明、問題分析與發展策略,據以研擬各子議題的重要內涵,提供與會出席人員發言之參考。各子議題的重要內容摘述如下:
第一項子議題,包括:推展終身教育觀念的高等教育體系,建立學分累積與轉移及登錄制度;創新經營高等教育為輸出產業;重新調適政府與高等教育關係;確保高等教育的競爭力,提升與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