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選高中 常玉慧
坐捷運送弟弟到台北去上課,母子三人汗流浹背地走在攝氏38度的台北街頭,看著女兒嘴翹得老高,老媽脫口而出:「你的減肥計畫呢?」女兒噗嗤笑了出來,鬆弛了原來不甘不願的臉龐。原來,搭捷運還可以減肥,升高中的女兒這三個月來為了要應付學測,整天唸書唸上十小時,把身上所累積的肥油減掉,正是女兒大考完計劃要做的五十件事情之一,這個心願,當然就吸引了逐漸中年發胖的媽媽欣然加入。
女兒要升高一了,也和全國三十二萬名考生一樣,參加了競爭慘烈的基本學力測驗,在兩三百個難易不同的題目當中,只答錯十幾題,做父母的已經感到滿意,可是百分比被歸在93的成績,已與前三志願學校絕緣,對於一路走來順遂的孩子,算是第一回嚐到人生成敗的滋味;我們夫妻倆正是所謂第一志願明星高中畢業的,環顧當年同窗的發展,並不感到孩子進入明星高中便是人生成功的必然;每個孩子有他學習的曲線,有的孩子在小學高年級就很努力、有的到國中階段開始發憤圖強、有的遲至高中才真正覺悟,常常媽媽本身就是上了大學,才開始自動自發求知的,這段長達七八年的青少年期,有時真的需要家長一些等待的耐心,既然考完了,常常媽媽最近用心做的,便是陪孩子選一所最合適她的高中。
這陪可是真個兒的〝陪〞,從搭捷運開始,估算每一個學校與家裡的距離、與所需要的交通時間、帶著孩子到校園逛逛、感受高中生活、透過網站的搜尋瞭解每一個學校辦學的特色、校風如何、社團種類…….還有,孩子喜歡這個學校嗎?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進入明星學校,帶著光環踏入社會,但以基北區來算,第一志願高中,男生女生加起來只有二千個名額,難道不唸明星學校的七萬多個孩子,就不能變成明星? 其實是不是明星,只有孩子自己能夠定義;了解孩子的明星特質(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裡,也只有父母能做到,而為孩子選學校,意思就是決定把他栽種在什麼樣的學習土壤裡。
讓孩子也參與選校的過程,正是他為自己高中生涯負責任的起點,重要的是,這是孩子自己的訣擇,而不是父母親的選擇,何況快樂來自選擇而不是比較,選校的過程常和女兒開玩笑:能比較的只是母女倆一面搭捷運選校一面減重,身上的公斤數到底有沒有少呢?
結果八月底前,母女倆的體重果然各少了幾公斤,也照著孩子的理想,填送了分發學校的志願卡,九月初,學校決定以後就要迎接新生活了,預祝每一個即將成為高一新鮮人的孩子,愛你所選、選你所愛,再高中三年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己、以及自己的潛力,那種一生的價值,絕對不少於任何明星高中所帶來的肯定。(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