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題目:十二年國教最新進展之家長對策
主持人:常玉慧
來賓: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理事李正三

馬英九總統在元旦文告中宣告了將施行十二年國教,大家當然都歡迎這個消息,但也有不少人在期待中懷抱質疑。

畢竟,十二年國教「狼來了」太多次。始終無法落實的關鍵,未必是國家財政問題,而是如何讓所有國中畢業生都能如願升學到「國民高中」,不再有升學考試競爭的辛苦。然而,這個問題在這次十二年國教留下了「百分之三十的名額透過考試才能進入特色高中職」的規畫;使得這「百分之三十」立刻成為注目焦點,因為意謂著考試競爭將仍然存在。日後縱然有七成的高中職名額可免試入學,但是否另外那百分之三十才是真正的「兵家必爭之地」,反而更加窄化了競爭之門,遂成為這次十二年國教計畫的討論重點。

「百分之三十」像是一個魔咒。如果問今天的教育部,「考試才能入學」的這百分之三十的比率從何而來,為何不是百分之二十五或百分之四十;則很多人可能會回憶起,台灣的高中教育向來存在著百分之三十的緊箍咒。國中生苦讀準備考高中的景象,數十年來不變,但台灣其實並沒有「高中數量不夠」的問題。早在三十年前,台灣國中畢業生的「就學機會率」幾已達百分之百,只不過當時的高中教育結構,只有百分之三十是普通高中,高達百分之七十乃是高職及專科學校。當時的設計,是為該一階段台灣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技術性人才作儲備,只留下三成名額讓「好學生」循高中、大學管道被訓練成社會英才。

當年「教育為國服務」的政策思考,阻擋不了多數家長及學生「讀書才是人上人」的信念;所以青年學子苦拚那百分之三十普通高中的名額,多半是在考不上高中才去讀高職。那樣的教育結構在時代變遷之後受到批評,遂有其後高職大量改制為綜合高中的變化;但這些一般學校的名稱、性質不管怎麼改,改變不了國中生希望升學到明星高中的願望。也因此,至今很多學生仍經歷著「每天帶兩個便當上學」的慘澹國三生涯,教改怎麼改仍徒勞無功。

這次十二年國教計畫,留下百分之三十必須考試才能入學的名額,多半是遷就這樣的現況而來,也是多年來明星高中存廢之辯的妥協結果。畢竟很多人相信必須保留住一部分的精英教育,也必須要有相當的明星學校作為吸引學生「向上提升」的動力,甚至也有促進社會流動的功能。反對此說者則強調,現在教育趨勢應延後分流,高中階段如果變成國民教育,尤須注重公平性,要讓此一階段的所有學生都接受平等且均質的教育才對。

社會發展方向的理論,從來都有「甲說」、「乙說」或「菁英論」、「平等論」;不一定哪一說更理想,但不管哪一說都應務實、能從現實出發改進才好。高中教育「百分之三十」的魔咒雖尚未打破,但說教改徒勞無功也是不公平的。這些年來,教育部盡量往「高中社區化」的方向努力,一方面在偏遠地區盡量扶植在地的高中職校發展;二方面向都會區的家長鼓吹就讀社區高中、勿迷信明星高中的信念;三方面推動升學的「繁星計畫」,讓各地區力爭上游的學生多一入學管道。這樣多管齊下,就是為了使升學機會多元化一點也平等化一點,或許能分散全部國中生都去擠那「三十趴」的升學壓力。

高中教育即將變成國民教育的一環,免學費事小,如何改變「人人想進建中、北一女」的民間思維才是難題。於今既保留了百分之三十的考試入學名額,也就是為明星學校保留了向來能招收到頂尖學生的資格,恐怕學生擠窄門而頭破血流的競爭仍不可免。唯一的改善之道,是要盡量讓社區高中職提高師資、設備、地區特色等條件,對得起「合格的國民教育」的檢驗,才能吸引在地學生,或許有更多開明的家長也才會願意讓孩子免去過度競爭之苦。十二年國教應有如此新願景,才能使「新三十趴」較「舊三十趴」的意義有點進步!

內容轉載處: 【2011/01/09 聯合報】@ http://udn.com/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線上收聽   免費下載視聽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7.1 (約從第10分鐘起)


訪談題綱:


1. 十二年國教最新進展為何?
2. "大部份的學校採取免試入學"的意思,是否採計在校成績很多家長都在擔心反而壓力更大?
3. 如採計在校成績將演成何種狀況?多數家長期待的十二年國教和目前規劃的方向,以及六月前要公佈之方案是否有落差?
4. 部分教師與校長表示不考基測學生程度會退步,兩位的看法?
5. 未來十二年國教學區制有三種?到底劃分哪一種對長遠免試的十二年國教有利?
6. 接受聽眾callin談他們期待的十二年國教.(學區劃分建議)
7. 對孩子今年升國一家長的建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