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期:2014年1月28日 (二)

題目:春遊博物館專訪

來賓:李毓娟 終身教育司副司長

再過兩天就是新年了!今年的年假只有六天,許多的民眾選擇留在國內過年,想要帶孩子去走走

有哪些地方是兼具寓教於樂的地方呢?教育部在這段時間舉辦了"春游博物館"的系列活動,今天的廣播中

我們將介紹這一系列的活動?想知道更多詳情嗎?別錯過今天的節目喔!

特展活動介紹

1.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解開昆蟲密碼」特展

由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與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策劃推出「解開昆蟲密碼」特展,即日起至103831日於科教館7樓西側特展區開展,

展出113箱、近2,000件來自世界各地的昆蟲標本,及40幅國外攝影師用微距鏡頭拍攝的昆蟲特寫作品,搭配生動活潑的圖說與一系列昆

蟲講座、科學營隊等教育活動,希望藉由多元的方式呈現昆蟲的多樣性,以及牠們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2.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DNA檔案:自然歷史解密」特展

探討生物多樣性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重要使命,為了介紹生物物種間演化及彼此隱藏的關係,即日起至103413日,於科博館第一

特展室推出《DNA檔案:自然歷史解密》特展,動員超過290件生物標本,以達爾文的「生命之樹」為主軸,並採用最新的DNA資訊,提

出撼動傳統觀點的演化樹,重新界定物種間的關係,將帶領觀眾進入一趟重新認識生命奧妙關係的新旅程。

3.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演化的腳步- 腔棘魚」特展

本特展即日起至1031031日止於海生館2樓特展區展出,透過藝術的角度詮釋腔棘魚的各式風貌,並透過近期各國的主要研究,

讓大眾對這曾被認為是演化史上「失落的環節」有更多的了解。

參考資料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解開昆蟲密碼

 

每10種動物就有8種是昆蟲,種類和數量高居動物之冠,由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科教館)與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策劃推出「解開昆蟲密碼」特展,即日起至2014年8月31日於科教館七樓西側特展區開展,展出113箱、近2000件來自世界各地的昆蟲標本,及40幅國外攝影師用微距鏡頭拍攝的昆蟲特寫作品,搭配生動活潑的圖說、與一系列昆蟲講座、科學營隊等教育活動,希望藉由多元的方式,帶領民眾瞭解世界上昆蟲的多樣性,及牠們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科教館表示,展覽共分為八大單元,進入昆蟲的殿堂、解開昆蟲的密碼、昆蟲變異的密碼、昆蟲色彩的密碼、甲蟲密碼、水中的昆蟲密碼、昆蟲的環境密碼以及昆蟲與人。第一單元「進入昆蟲的殿堂」以自然界與人類文明發展中無所不在的昆蟲作為序曲,用巨大的標本箱營造出破蛹而出的昆蟲飛進幾何排列的木構架森林意象中,象徵標本箱中的昆蟲將帶領我們進入豐富而奇妙的昆蟲殿堂。此次展出的昆蟲標本來自中興大學昆蟲系,是由曾任教於名古屋大女子大學的八田耕吉教授,於2009年將其畢生精心收藏標本,捐贈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作為永久收藏與研究教育用。科教館透過與中興大學昆蟲系合作,盼能將此批珍貴的蒐藏透過豐富精采的展示,讓更多觀眾可以看見;第二單元「解開昆蟲的密碼」則按照昆蟲27個目一一為民眾進行介紹。

 

是貓頭鷹?還是枯葉?攏系假ㄟ!昆蟲界偽裝大師一一現身!

 

第三單元「昆蟲變異的密碼」要透過標本讓民眾清楚看見,昆蟲除了有雄雌差異之外,有的昆蟲還會因為季節、職位、地理、個體,還有遺傳產生外觀上的變異,例如臺灣的柑橘鳳蝶就有明顯的春夏差異,春季時體型較小、顏色較淡,但到了夏季體型較大、顏色較黑。第四單元「昆蟲色彩的密碼」以貓頭鷹蝶和葉䗛最為吸引民眾注意,繽紛的昆蟲世界裡,有些昆蟲為了保護自己,利用身體形態來模仿外在環境,除了大家熟悉的竹節蟲,外形圖案像是長出一對貓頭鷹眼睛的貓頭鷹蝶,以及連葉脈及蟲蛀都和真的葉子有九分相似的葉䗛,都是昆蟲界的色彩偽裝大師!

 

跟拳頭一樣大的甲蟲、比米粒還小的甲蟲!小朋友最喜歡的甲蟲專區!

 

而「甲蟲密碼」則是小朋友最喜愛的一個單元,有以糞便為食的糞甲蟲、一直被誤會擁有長鼻子的象鼻蟲、觸角最長的天牛甲蟲,還有跟拳頭一樣大、以及比米粒還要小的甲蟲標本;另外,主辦單位科教館還特別設計一個50倍大的大王花金龜充氣甲蟲擺放在館內,要民眾與甲蟲做近距離的接觸。

 

「水中的昆蟲密碼」介紹昆蟲如何稱霸陸空,又能夠在水中生存,例如擁有一對美翅卻朝生夕死的蜉蝣等等;「昆蟲的環境密碼」介紹城市昆蟲、淺山昆蟲及深山昆蟲,民眾可以透過展區設計,看到城市充斥著哪些昆蟲?顏色、種類又與淺山和深山的昆蟲有什麼不一樣,目的希望民眾了解生態環境、條件差異、環境汙染程度等因素,如何直接或間接影響當地的生物族群結構,例如蟑螂、蒼蠅等都市昆蟲,為了適應光害、化學污染與噪音,都已經被迫演化出適應與人類共處的能力。另外全球暖化對昆蟲造成的影響,民眾都能在這個單元吸收到相關知識。

 

和頭髮一樣微的昆蟲針 高蛋白、低脂肪的昆蟲罐頭 特展看得到

 

最後「昆蟲與人」單元則與人類息息相關,在19世紀的歐洲,因工業革命使得人們有更多閒暇時間與收入開始研究自然環境,而收藏昆蟲標本就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消遣之一,一直到現在,仍有不少人為昆蟲深深著迷;「昆蟲與人」專區可以看到採集和製作昆蟲標本的各種工具,其中包含跟頭髮一樣細微的昆蟲針!而高蛋白、低脂肪的昆蟲,讓全球約有二十億人食用昆蟲,因此發展出各類昆蟲食物,如昆蟲罐頭、昆蟲棒棒糖等,也是「解開昆蟲密碼」特展的特色之一;另外,2012年8月成功登陸火星的無人探測車,是模仿蟑螂控制行走的神經機制,宅配業計算派車路線的演算法,也是學習螞蟻找食物所衍生出來的螞蟻演算法,顯示昆蟲可以觀察,也可以學習。

 

適逢館慶邀民眾共同慶生 科教館推出館慶票價優惠及摸彩活動

 

科教館表示,「解開昆蟲密碼」特展特別選在11月19日科教館57週年館慶當天開幕,與民眾分享生日喜悅推出票價優惠,自102年11月19日起至12月18日止,民眾購票時只要出示已使用過、不限日期的科教館常設展、劇院、兒童益智探索館、空中腳踏車及當期特展票根,即可享常設展優惠票價,另外還有「解開昆蟲密碼」特展衍生商品摸彩活動,與多組套票優惠,歡迎民眾共同來館慶祝。

 

「解開昆蟲密碼」特展由教育部指導,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主辦、國立中興大學/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昆蟲學系合辦,臺北市立動物園、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華夏技術學院數位媒體設計系、崑山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圖畫書俱樂部等單位協辦。展期從本(11)月19日起至明(103)年8月31日止,憑常設展門票即可參觀,並開放學校團體預約導覽。

 

本週六(11/23)「蟲蟲馬戲團」活動 科教館半戶外空間熱鬧登場

 

此外,本周六11月23日將推出昆蟲展第一個相關活動-蟲蟲馬戲團,民眾憑酷卡購買科教館常設展可享優待票價,活動內容包含專業B-BOX表演、李淳陽昆蟲記、昆蟲王國等戶外電影院,另外還有六個闖關遊戲,挑戰成功的民眾可兌換昆蟲造型氣球,活動時間從上午11點到下午5點。接著12月22日科教館還與雲門舞蹈教室合作推出「招蜂引蝶樂舞趴」聖誕舞會活動,邀請親子臉部彩繪、模仿昆蟲跳創意舞步。歡迎民眾打扮各式炫麗的昆蟲造型一起來看「解開昆蟲密碼」特展、參加系列活動。相關特展資訊、優惠辦法及活動消息可上科教館網站查詢http://www.ntsec.gov.tw/User/。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DNA檔案:自然歷史解密》特展揭開生物多樣性之間隱藏的關係!

   探討生物多樣性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重要使命,為了介紹生物物種間演化及彼此隱藏的關係,科博館於102年12月11日起至103年4月13日期間,於第一特展室推出《DNA檔案:自然歷史解密》特展,動員超過290件生物標本,以達爾文的「生命之樹」為主軸,並採用最新的DNA資訊,解開生物間關係的奧秘。

科博館的豐富館藏已突破120萬號,是國內最重要的自然歷史為本體的博物館,依不同的屬性可分為化石、骨骼、剝製、浸液、臘葉…等多樣性的標本類別,涵蓋飛禽、走獸、鯨豚、爬行動物、兩生類、昆蟲、真菌、植物…等繁盛的生物種類。平常它們都靜靜地躺在蒐藏庫中,由科博館超過30位的博士擔任終極保「標」,進行相關的研究及蒐藏工作。在此特展中,科博館動員超過290件標本,它們將重新現身展場,成為說故事的主角。

   達爾文的生命之樹為演化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可以將地球上壯闊的生命,用如同大樹的分枝呈現。因此本次特展,科博館藉由「生命之樹」為主題,貫穿眾多的標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黃俊霖博士指出,早期的科學家由生物形態、解剖、生理…等的特徵推論,相似度愈高,代表有愈接近的親緣關係,並從而建構演化樹。但隨著DNA資訊的採用,新一代的科學家不斷地提出撼動傳統觀點的演化樹,許多物種間的關係已重新被界定,「這特展將帶領觀眾,進入一趟重新認識生命之間奧妙關係的新旅程。」他說。

   此展為科博館自然歷史系列特展的第三部曲。2012年「世界末日」特展,談的是浩劫與重生,以毀滅為主軸,為首部曲;接著是「從龍到獸」特展,述說大滅絕與大演化的史詩,著重在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的興起,是系列的二部曲;12月11日推出的《DNA檔案:自然歷史解密》特展,是地球上現生的物種,經歷演化後所展現的生物多樣性,科博館以最新DNA資訊建構的生命之樹為故事軸線,呈現生命間隱藏的關連,邁入解密自然歷史的第三部曲,除了可一窺本館豐富蒐藏品外,更可進一步認識不同生物間所存在的,出人意表的關係。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表示,「很高興科博館能在今年年底,在各個單位的協助之下,做出『DNA檔案-自然科學歷史解密』特展。我看了這個特展,第一次知道,原來鳥跟鱷魚是近親。」本特展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由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中華鯨豚協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協助辦理。記者會中並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周蓮香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壽先教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保育科技工鄭筑云擔任貴賓。

  • 生命之樹 vs. 文創之樹 【展示亮點】

   為實踐科博館創館漢寶德館長對於美感教育的理念,我們精心打造直徑2公尺,高延伸至4公尺的生命之樹,並且樹冠分枝横跨展場,展幅達25公尺的巨型裝置藝術作品。彷彿電影阿凡達中發光的生命樹,矗立展場中央,並連接各類的生物標本,除了有結構上的美感,同時又兼具科學的正確性,呈現出目前以DNA資訊,建構出的不同生物間的關連。

樹的材質特別選用具有可再利用價值的紙材來表現,紙材源自紙漿,亦來自於樹木,期許能夠達到環保、再生、重複使用的永續概念,與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意義和重要性相互呼應。

 

  • 鯨豚灣

   科博館有台灣種類及數量最多鯨豚標本,此特展精選台灣海域主要的5科的鯨豚頭骨展出,共計22件標本,包括鼠海豚科、喙鯨科、小抹香鯨科、海豚科、鰮鯨科,呈現台灣海域海洋哺乳動物的多樣性之美,及這些鯨豚的演化之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台灣唯一也是第一次展出的「長須鯨」頭骨,頭骨寬度即達2公尺!

 

  • 鳥類閤家歡

   科博館同時也是台灣數一數二的鳥類標本蒐藏重鎮,原本是以台灣原生鳥類為主,今年鳳凰谷鳥園與科博館合併,擴增了科博館更多世界性的鳥類蒐藏,因此有了此特展最繁盛美麗的區域,共有現生鳥類23目,幾乎涵蓋所有的類別,總計超過60件標本的展出。此難得一見、琳瑯滿「目」的展示,以不會飛行的特徵、鳥喙…等的演化故事,引領大家認識這最美麗的家族。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演化的腳步-腔棘魚特展

即日起至103年10月31日止於海生館二樓特展區展出

   腔棘魚發現至今已有75週年,是曾與恐龍一起存活過的活化石,約出現於4億年前的泥盆紀,並歷經了恐龍時代存活至今,牠那有如四肢般的鰭肢,讓牠曾經成為科學家眼中動物從水中向陸地演化過程中“失落的環節”。近年來,各國的科學家們都競相研究這種特別的魚,因而成為世界上相關論文報告最多的魚種之一。

本特展從2007年張至維副研究員前往南非的水生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開始,後續也得到如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岡田實驗室、福島環境水族館及美國雪德水族館等單位的協助,就在這樣的機緣下,得以將許多珍貴的史料,重現在各位的眼前。特展主要分成三個區塊,首先順著演化的腳步歷史脈絡,呈現了腔棘魚發現過程,多虧了當時在博物館任職的拉蒂瑪女士與史密斯教授鍥而不捨的精神,才得以讓這可能是演化史上最重要的發現曝光,然而卻也掀起各國狂熱的追逐,甚至還引發了外交衝突;走過藝術廊道,接下來是當今各國合作單位對腔棘魚的相關研究,遊客可以在探索區更深入地了解腔棘魚相關的知識;最後,您除了可以欣賞來自許多單位或個人珍藏的腔棘魚創產展品之外,展場裡還特別安排了留影區,讓您有機會走入歷史,成為發現腔棘魚的成員之一。

本特展的開展並不是一個階段的結束,而是更多可能的開始。臺灣海底生物與生態環境多樣性很高,海生館未來也將透過水下遙控戴具(ROV) 技術團隊與相關的專家持續地探索臺灣未知的海域,說不定有一天我們會讓世界,再一次地因為腔棘魚的發現而震驚不已。

網站收聽:www.ner.gov.tw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很抱歉各位聽眾

因無名無法直接超連結於節目錄音檔案,因此無法放上連結,請見諒

如有需要請上 國立教育電台-網路電台查詢(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