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年  01 月  31  日  星期 二

主題:電影讀書會-- 巧克力冒險工廠、尋找新樂園、烏龜也會飛
主持人:常玉慧
來賓姓名: 資深影評人  聞天祥


巧克力冒險工廠:兒童文學家"Roald Dahl"(飛天巨桃歷險記)1964年出版同名故事書改編。故事描述一個名叫查理的小男孩,住在郊外一間木造房子裡。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身體都很不好,幾乎整天躺在床上,全家就只靠在牙膏工廠當工人的父親賺錢。他們所住的地方,有一所世界最大的旺卡公司的巧克力工廠。

查理上學放學都要從工廠前面經過,每次聞到巧克力的香味,他就很想看看工廠的內部是怎樣的情形。一天晚上,祖父告訴查理有關威利‧旺卡先生的故事。旺卡先生所發明的新的巧克力有兩百種以上,這些製品外銷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據說旺卡先生的工廠裡並沒有工人,旺卡先生怕間諜混在工人當中,就把所有的工人解雇關閉工廠。後來工廠重新啟用,可是沒有人知道到底是誰在製造巧克力。已經十年沒有在大眾面前出現的巧克力業界鬼才威利‧旺卡先生,有一天在晚報上登了一則廣告,說將邀請五個得到放在巧克力裡的金券獎的兒童參觀工廠, 並且入選的兒童還可以獲得一輩子也吃不完的巧克力和糖果。

於是大家都爭先恐後的去買巧克力。明天就是參觀的日子,查理放學回來時,偶然在雪地上撿到一枚五十便士的銀幣,就去買了幾塊巧克力,當中的一塊竟然出現了金獎券。第二天,查理在祖父的陪伴下去參觀工廠。

入選的五個兒童都有家長陪伴,大家在旺卡先生的帶領下,從工廠的心臟──巧克力工廠開始參觀。在那裡工作的人竟然是侏儒!這是旺卡先生從非洲帶回來的小型侏儒,共有三千人。他們坐上用粉紅色的糖果做成的船,沿著巧克力河駛下去,參觀工廠的每一部門。五個孩子一個一個被淘汰掉,最後只有查理一個人剩下來。於是沒有親人,想讓聰明的孩子繼承事業的旺卡先生,就把工廠全部讓給他。


尋找新樂園:《尋找新樂園》是一個藝術創作者不願意懾服於商業體系下的故事;是一個關乎幻想(相信)構築世界的故事;也是一個一見鍾情、天真浪漫的愛情故事,這樣的背景已符合所謂好萊塢追求「真人真事」改編的想法。

但是這些過分簡化現實、壓力、愛情魔力的敘事,卻使得這些真實生活面顯得過於浮面,難以讓人信服。不過就【彼得潘】的創作歷程上,我還是認為《尋找新樂園》是部改編的非常優秀的電影,利用真實世界與作家劇作中的異想世界交互剪接,並用後設的方式成功描寫出了一個脫俗、富有創意、赤子之心的作家意識。

電影裡的劇作【彼得潘】有句台詞:「每當一個孩童出生時,他們的第一聲笑聲會碎成一千個碎片,一塊一塊地到處跳躍,每個碎片就會變成一位小精靈…但每當有一個孩童們不再相信小精靈時了,就會有一個小精靈落地而死…」這是很美麗的童話境界。

【彼得潘】創作的主要精神除了喚醒所有人童時的純真,間接的用「相信」的信念去嘲諷成人世界的世故與紛亂外,同時也塑造了一個理想烏托邦(新樂園),在這個世界裡可以飛翔,自由自在的遊玩、嬉戲,是一個夢想、一塊淨土。於是乎即便有象徵「惡」的海盜船長出現,故事內容還是有趣逗笑,並沒有所謂「絕對」的二元對立觀念。然而經過改編的《尋找新樂園》也還是部關於「相信」的電影,但這種必須簡化生活與故事面的二元觀仍在。

因而我們可以看到屬於「不相信」派系的市儈劇院老闆、保守專制夫人、封閉追求上流社會的妻子與毫無童真的孩童彼得到了最後是如何被感化的。但幸好這種感化,不是用一種若你不相信,你將會怎樣怎樣的「脅迫」語氣,而是軟化成若你能用一種「新」的態度去看世界,你將會看到不同的世界。這是此片與過去好萊塢最大的差別,也因此我們能夠藉由電影重新映照自身,進而感動、反省。

而《尋找新樂園》作為「真人真事改編」最矛盾的一點,也是在於「相信」。【彼得潘】中的「相信」是在諷刺成人世界的事故,企圖創造出一個自我的幻想新世界;然而《尋找新樂園》裡的「相信」卻成為一種要觀眾認同的動力,要觀眾相信螢幕內的世界只會比現實(螢幕外)的更好,不會更差。而這就是好萊塢的初衷,好讓我們心甘情願的掏出鈔票,繼續著期盼下一次電影世界裡的夢境滿足,也因為不斷的消費是人們取其得生活樂趣(資訊)的唯一來源。

不過,既然同樣是消費,《尋找新樂園》裡主角詹姆斯貝瑞邀請小朋友到劇院欣賞其劇作的舉動,與其創作【彼得潘】的那種情操背景,著實讓人感動流淚。畢竟比起那些要我們相信「耶誕老人」、「天使」、「魔法」背後那一套以資本主義思維邏輯為主的謊言電影,顯然來得動人與有價值許多。

烏龜也會飛:他們的小孩都是這樣長大的......說的是在西亞各國邊境流徙的庫德族苦難民族。美軍攻伊前夕。「衛星」去給長老安裝天線,好接收美伊戰況。衛星是個十三歲小孩,靠一點科技知識,成了戰地孤兒的孩子王。這兒的孩子,另一生計就是去拆地雷!斷臂小難民來到村裏挑戰衛星的地位,衛星卻愛上他妹妹,可是這個愁眉不展的女孩,原來掩埋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傷痕。巴曼戈巴第獲獎無數的作品往往帶有伊朗電影所無、原始但殘酷的美。亦悲亦喜的罕見筆觸,書寫出孩子特強的生命力。

女孩直迫莎翁悲劇的命運,是戰地迄今最慘痛的吶喊。伊拉克電影“烏龜也會飛”是以伊拉克的前海珊政權鎮壓庫德族人為背景。美國軍隊的到來,對於逃避海珊鎮壓的庫德族難民,固然是一個喜訊。不過,遺下來的大量孤兒,背負了失去雙親、因誤觸地雷而傷殘,甚至被伊拉克士兵虐待強暴等等的悲慘遭遇。他們的故事,世人又了解多少

 

 
訪談大綱:
1.影片內容?
2.巧克力冒險工廠講的五個小孩,是否都有教育上的缺失,性格上如何表現?
3.有人說【尋找新樂園】是一部只給「相信的觀眾」看的電影,你的意見?
4.烏龜也會飛的影片背景為何?對戰爭的態度是怎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