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學的孩子 學校開學了,大部分班級會少了一、二張熟悉的面孔,問起來多數是因為家長工作遷徙,而不得不轉學到其他縣市就讀,但在附近學區轉來轉去的,其中原因就值得深究了。
常玉慧
女兒三年前國一的時候,也有痛苦到想轉學的地步,原因是補習班的死黨在國中分到同一班後,竟然開始聯手排擠她。完全不知道為什麼的孩子,每天放學後垂頭喪氣,完全改變了一向堅強獨立、樂觀開朗、天真爛漫的性格。
在一次校外教學的空檔,把女兒的死黨偷偷拉到一邊,請她們對我「告狀」。兩個孩子你望我、我望你,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之後,孩子在校受譏諷欺凌的情形完全未改善,還變本加厲;導師、輔導室介入處理成效也不彰,學期結束前,篤信溝通的我,抱著並不大的希望,打了一通電話並寫了張小卡片給對方家長,誠意地希望共同處理這樣的情形。
沒想到這樣的方式奏效了,在對方家長明理的協調溝通下,孩子在班上被排擠的情形逐漸減少,之後甚至也結交到幾個和她個性類似,粗枝大葉、不拘小節的摯友,彼此學習成長許多;這個暑假,幾個人還常常約出去逛書店、或者回學校看老師。至於當初那幾個背叛她的死黨,記得到了國二國三階段也都能和平相處、井水不犯河水,各有一片天地;有一回到校甚至親眼看見她們互開玩笑、一同工作的畫面,國一不愉快的往事,似乎早就雲淡風輕地過去了!
孩子到高中時做了社團領導人,有一天若有所思的告訴我,「老媽,現在才知道國一的我,真的還挺令人嫌的!」顯然,青少年時期被排擠的那段痛苦經驗,現在已轉化成她做人處世的一番助力,而我也幡然醒悟,做父母的看待自己孩子,曾經有多少盲點?
兒子今年班上轉走了一位同學,原因正是受不了被排擠的滋味;朋友的孩子也因為類似的原因轉學,家長不約而同的下定決心,快刀斬亂麻,讓孩子到新的學校有新的開始,可以安心學習,不必天天面對難解的做人習題;其實,幾個在國中任教的朋友都表示,國中的班級八成有同學之間相互競爭排擠的現象,轉出去,不能擔保同樣的問題不出現,上上策還是要引導孩子了解生存的法則,教會孩子自我審視、修正,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年國一的女兒著實幸運,對方家長接到反映後能理性的處理問題,加上孩子自我調適的能力不錯,讓逆境很快就過去了,高中學校另一個班級可沒那麼簡單,家長出面處理不慎,現在已演變成同學老師都吃上官司的局面,最慘的是,發生事件的那一班,每一個學生情緒都受波及,相關的家長會、學校都付出數十倍的時間精力來協助處置。
排擠事件存在校園已久,結局卻因家長的智慧可大可小、可好可壞,一般來講,青少年時期被排擠的對象不是過於內向敏感、就是風格較為特殊的孩子;自己國中的時候也有被排擠的記憶,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是當時年少,太不知道韜光隱晦所致,不過有一位教育界的智者曾經說,這種事件國中不碰到,高中也會碰到,愈早發生孩子學得愈快。現在回想這段話,還真的很有道理。成長的痛,在所難免,萬一孩子在學期間陷入人際關係的漩渦,除了導師近距離觀察可以伸出援手外,家長也要留意孩子不經意流露出來的情緒訊息,千萬不要過於主觀處置反令波浪擴大,成為孩子成長中無法抹滅的創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