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題目:如何啟發孩子的慈悲心?
主持人:張慧心
來賓:慈濟中小學懿德媽媽林桂慧


如何引發孩子的慈悲心?
大手牽小手  啟發孩子慈悲心

第一課:培養同理心

家庭,是培育仁慈下一代的搖籃。然而,父母該怎麼教,才能啟發孩子慈悲的本性?專家建議,可以從「培養孩子同理心」作為第一課。如同慧禮法師所言:「試著站在別人的立場感受,用他人的角度看事情,懂得同理別人後,慈悲心自然被激發出來。」

慈悲心是原本就與生俱來,透過禪坐啟發孩子的清淨智慧去相應善心,因為善心才會有愛心,有了愛心才會關心眾生,這個就是慈悲。

教導同理心,讓孩子具備溫暖、體諒、關懷別人的人格特質,對於人際溝通與協商能力的培養,也是一種助力。

有一天,老師在班上設計了一個遊戲,將班上同學分成好幾組,小康(化名)有很好的點子,可以幫助同組的小朋友獲勝,但因他與同學相處時,總只顧自己,忽略別人,甚至嘲笑同學,所以不管小康的意見有多好,都被同組的同學排擠、拒絕,讓他感到很受傷。

現今,有許多小朋友跟小康一樣聰敏伶俐、才藝超群,人緣卻不好,在人際互動上遭遇挫折。其實,父母只要善用機會教育,把握下列教養妙招,就能從日常生活裡,引導孩子培養柔軟、體貼的同理心。

第二課:父母以身作則行慈悲

同理心的培養、慈悲心的激發只是個起點,沒有行動的慈悲,並不完整。當孩子將仁慈內化於人格後,實際把愛轉化為具體的關懷行動,不僅能獲得助人的快樂與滿足,對自己也會產生正面、自信、肯定、有力量的感受,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的小小善行積聚起來,將會變成一股強大的善的力量,讓善的循環生生不息。

不過,游乾桂強調,在慈悲心教育上,應該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觀念:「行善並非要做偉大的事,慈悲必須行有餘力,且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例如,教孩子舉手之勞撿垃圾、照顧好自己養的寵物、解救溪邊被魚鉤纏住的小烏龜、選擇對環保有利以及用人道方式生產的商品、在捷運上讓坐給老弱婦孺等,這些都是子女能做得到的善事、也都是行慈悲的具體行動。

而父母該怎麼教孩子行慈悲?

由身教中落實言教,是最直接有效的教養方式。

「若父母都不身體力行,你怎麼冀望孩子做得到?」游乾桂笑問所有父母。鄭石巖也表示,悲智的啟發,是從平日親子互動產生,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是在「說法」,若父母以慈悲心待人接物,子女也會耳濡目染,吸收慈悲的價值與態度。

另外,游乾桂也表示,除了親身示範善行外,當孩子有助人的慈悲行為時,父母也要予以鼓勵,「因為當孩子得到善的回應,他的慈悲心則更為滋長,且會持續行善。」

節錄自:禪天下雜誌http://news.sina.com.tw/magazine/article/2798-1.html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線上收聽   免費下載視聽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7.1 (約從第10分鐘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