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年07月04日 星期四
題目:台北市學習共同體試辦政策
主持人:蕭慧英

來賓: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丁亞雯局長 

從學習共同體到連結於學生連結於學習彼此支持造就的生命共同體    【文-丁亞雯/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文章引用處:http://e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EDM=EPS20120920080943Y2I

 學習共同體或許不完美,它只是一個載體,重要的是老師們如何設計出學生喜愛且有效的app,它建立了一種新的學習模式,也給教學者重新省視自己的教育哲學與呈現方式,更考驗著我們教學調適能力,教學者常很有責任感地趕完課,其他成敗就要學生「負責」,其實是老師的不負責,也許我們試著放一半的手,學生的學習成效與熱情反而被激發,收放之間,正是藝術,也是我們的不會被google或siri替代掉的價值所在!ps:我把校長強調的「less is more」借來詮釋「韓愈,字退之」,真是「old is new」。」

     為了產生對話的共同語言,多數教師先參考了日本佐藤學所主張的「學習共同體」的哲學,並以三個理念做為轉動新學習的原則。「學習」涉及三種對話和關係的持續轉變,也就是:

     透過與事物的相遇與對話—建構世界的理解;與他人的相遇與對話—建立與人的關係;與自己的相遇與對話—建立自我定位與認同。由此學習便是「關係與意義不斷編織」的永續過程。《佐藤學》
而教學的翻轉建立在三個重要的推動理念:

1.公共性和尊重:學校是共同學習的公共場域,負有公共使命,教師及學校有責任與義務敞開教室門戶對外公開授課。面對公共性的原則,教學者與學習者有必要共同營造高品質的學習,學習傾聽他人的聲音,柔軟身段敞開心胸,表達自己立場但也必須以公正態度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見與觀點。

2.民主性和包容:學校的目的是要成就每一個人,學生、教師、校長、家長每一個人都是「主角」,尤其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老師和老師都是協同學習的夥伴,不論能力差異高低或者角色職務不同,每一個人的學習權和尊嚴都應受到尊重,彼此雖有差異但處於平等關係,因為這樣的差異可以在協同學習中,激盪出豐富閃亮的光輝;因為這樣的平等關係,實現各自權利,承擔各自責任。

3.卓越性和品質:學校必須確保高品質的學習,是一個追求卓越性的場所。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必須是卓越的﹔所謂卓越性的學習就是伸展跳躍的學習,無論何等困難的條件下都能各盡所能追求最高境界的學習。伸展跳躍即是以高於學生的程度來進行設定和激勵學習。

     在接連個別性的教學新嘗試之後,教育局從教師的學習共同體實踐經驗,吸取關鍵行動要素,加上教學輔導和行政支持機制的設計,擬出了四個相互關聯的學習層級架構和學習共同體五項推動原則。這四個層級和五項原則是建立在以學習為核心的教學、行政、社區和系統共同進行組織學習的條件之上。臚列如圖,請參閱「四個相互關聯的學習層級架構圖」和「臺北市推動學習共同體五項原則表」。


 

訪談大綱:

1. 為何會想要推動學習共同體?

2. 學習共同體是什麼?

3. 台北市「學習共同體及授業研究試辦計畫」是什麼?

4. 至今是否有些成果?

5. 這個計畫與台北市整體的教育政策有何關係及預期影響?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很抱歉各位聽眾
因無名無法直接超連結於節目錄音檔案,因此無法放上連結,請見諒
如有需要請上
國立教育電台-網路電台查詢(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收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