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題目:空凍:空間的生與死
主持人:常玉慧
來賓: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所-邱詠婷專任副教授
心理需要地理的歸屬,這是現代人普遍疏離的解藥。房地產商把家或塑造家的方式行銷給我們,政客與藝術家哀悼家的消失,又努力地創造新的地方。只有我們要直到失去,才會驚覺那曾經擁有的樂園,早已被都更之名所剷平,取而代之的是,垂直的貧民窟與同形的購物中心。現代世界如果叫作速度和方位,時空壓縮讓人從起點直接進入終點,讓人無所不在卻又不在,它讓地方膚淺,它讓空間擬真。全球化進一步催化了符號化,它讓人從任何地方出發,卻又不通往任何地方。我們的世界正被無地方化(placeless)和非地方化(nonplace),前者讓人對於自我的完整體認存疑,後者讓人扮演安適其位的外來者。兩者的驚悚提問經常是,我們迷路了嗎?資本家始終貼心的安撫,放心還有這裡!消費地景奇觀總是展示它那與生俱來的令人失憶,任何人只要經過那裡,都會遺忘自己的美好曾經!
面對國內眾聲喧嘩卻又空洞的都市空間論述,本書以她前衛的批判打破寧靜,而她精準的預言與跨越時空的空間思維,是系列連續的對立思辯,資本的與社會的,全球的與在地的,都市的與鄉村的,地景的與城市的,當代的與傳統的,實體的與虛擬的。總的來說,本書揭示空間的生與死,不過是一場空洞、變動、凍結的反覆錯置與輪迴。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97827
訪談大鋼:
1、這本書命名為「空凍」的原因?代表對於台灣都市計畫與城市空間的不滿與無奈?
2、書中大概包括哪些內容?最想向讀者表達的觀念是?
3、身為建築設計學者,妳最推介的臺灣城市建築或空間?欣賞它的原因?這些較為理想的空間,是否有類似
的發展模式,或只是因緣際會的發生?
4、城市多地標建築或空間,對於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怎樣算是成功的城市地標?對旅人而言,是否此一標準又
有所改變?
5、台灣各城市景觀的雜亂與無識別性,妳認為未來可能有解決之道?一般民眾能做什麼?
6、在這本書裡,有屬於建築專業對空間的感嘆,也有旅人對成長的感懷,對於程度與職業內容迥異的讀者,
作者期待讀者得到的收穫?
7、小書摘單元。請摘出2~3分鐘的書中菁華做為本次訪談的結語。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很抱歉各位聽眾
因無名無法直接超連結於節目錄音檔案,因此無法放上連結,請見諒
如有需要請上 國立教育電台-網路電台查詢(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收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