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成癮如何戒斷  

日期:2015年11月15日(日)

主題:手機成癮如何戒斷

主持人:常玉慧

來賓:張立人(西雅圖自然診所院長、欣漾自然醫學診所院長、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

 

您是否有手機成癮的現象呢?教育好夥伴邀請到張立人醫師,為手機成癮現象解惑。科技越來越發達,現代人無時無刻都拿著手機上網、玩遊戲,這樣的狀況不僅會使人際關係變差,還可能因為過度關注於手機導致交通事故或是家庭關係破裂,多留意您身邊的親友是否過度關注於手機?發生嚴重的成癮現象更要尋求正確的醫療管道

 

 

 

你家小孩手機成癮嗎?

2015年09月04日/蘋果日報/朱俊彥/台中報導

    隨著智慧型手機日益普及,低頭族愈來愈多,根據亞洲大學 「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各年齡層中小學生擁有手機比例高達85%,其中一至二成的中小學生成為手機成癮高風險者,除造成視力、睡眠障礙等問題外,所衍生的疑心、敵意高及網路欺凌的行為也愈來愈高。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指出,教育部委託亞大、成大進行103年度中小學生網路使用情形的調查顯示,學生們擁有自己手機的比例國小為41.16%、國中為70.90%、高中為86.08%;但各年齡層學生使用手機的比率皆達八成五以上。中小學生通常在無聊時、考完試或寒暑假、想放鬆時最難抗拒不用手機;最期待使用手機來忘憂增趣、即時獲取新知及隨時獲取關心。

    最新調查發現,中小學生有將近1成至2成的手機成癮高風險者,至於手機沉迷成癮高風險群盛行率,國小10.5%、國中20.7%、高中生23.5%。學生較常出現的成癮行為包括「經常想去確認智慧型手機/平板是否有新訊息」、「家人師長說應該減少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時間,卻無法減少」、「知道花太多時間在智慧型手機/平板有很多壞處,但還是持續玩」與「透過用智慧型手機/平板來忘掉個人問題、紓解不舒服的心情」。

    心理專家、亞大副校長柯慧貞表示,每天使用手機六個小時以上,就是手機成癮高危險者,手機成癮者,視力、睡眠障礙問題多、疑心、敵意高、網路欺凌行為也越高,且高神經質、低親和性、低嚴謹性性格的人易成癮;期待使用手機活動來忘憂增趣、逃避壓力的人容易成癮;週遭同儕、家人一起玩者易成癮;另外,發現高幸福感是保護因子,可保護學生,比較不會成癮。

    柯慧貞建議,12至18歲青少年使用3C產品可自主管理,9至12歲學童使用3C產品一天不超過2小時,6至9歲學童則在家長監督下使用3C產品,每天限制在兩小時內,3至6歲則限制一天一小時,但禁止使用電玩和有疑慮的網頁,且避免使用多功能攜帶型的電子用品,如手機、ipad、筆電等,0至3歲任何時地都不可使用。

亞洲大學成立全國第一所網路成癮防治中心滿3週年,今日舉辦「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三週年暨數位康健研討會」暨「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2015年會暨國際研討會」。前思源科技公司董事長呂茂田也宣布財團法人種子教育基金會捐贈100萬元,舉行「『健康上網每一天』百萬Slogan徵選活動」,以國小學童為對象進行播種與紮根,希望學校、家長鼓勵孩子及早養成健康上網習慣,提倡適度使用網路、邁向戶外大自然,拒絕當低頭族、避免網路沉迷成癮。

 

 

 

訪談大綱:

1.手機成癮潛移默化的影響現代人生活,許多人可能認為平日不常使用電腦,但卻會花非常多的時間在使用手機上面,該如何評量自己是否成癮?若是有手機成癮的現象,對生活會造成何種影響?
2.若自己或親友對手機有著過度依賴的成癮現象,該如何治療?治療的療程又是如何?
3.若生活周遭有家人或朋友為成癮者,我們又該如何幫助他們?
4.其實長期使用手機,甚至依賴手機、社群軟體和手機遊戲的族群不僅僅是青少年,許多成年人也會相當依賴手機,您是否能舉出幾個不同年齡層手機成癮的實際案例,成癮現象如何影響該患者的生活?戒斷過程又有哪些困難之處?
5.在通訊資訊越來越發達的時代,不僅手機提倡多功能,未來還有可能推出更便於攜帶並助於科技生活的產品,您建議聽眾應該如何妥善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不讓生活被電子產品所束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