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玉慧                                          

最近有一則讓為人父母看了怵目心驚的新聞,台中縣一名國小六年級男童與班上同學玩鬼抓人遊戲,撞到教室後門的玻璃,遭七八公分玻璃碎片插進左胸,深達十二公分,男童反射動作下忍痛拔出半截碎片,導致血流如注,大量失血後氣胸,送醫急救不治。

接下來的新聞報導追蹤到了醫院,急救的醫師表示,心臟是大動脈大血管所在,像個幫浦,被異物穿刺,正確急救動作應該是按住傷口,不要拔出異物,立即送醫,也許可以向老天爭取時間,搶救性命。

但是這樣的醫療知識,恐怕不但很多好動的孩子不知道,大人也未必能在緊急關頭有完全正確的反應。

趕快假裝不明瞭地拿了報紙上的新聞,問問家裡兩個青少年的看法,沒想到不知是「事後諸葛亮」還是真正理解,孩子竟然反問媽咪,以前很多工業傷害事件的新聞,異物插入腦部或身體其他部位,最好馬上送醫急救才能爭取生機,電視不已「示範」很多回了?

原來,可怕的畫面雖然曾經深深映入孩子的心靈,但只要有適當的說明、完整的報導,意外事件也能具有教育意義。

兒子熱愛運動,小學時曾經在校打棒球,一腳踏入不牢固的水溝蓋而鮮血淋漓,現在疤痕都還在。在一個場合向家長們談起孩子受傷的經驗,沒想到許多父母親都表達了他們的憂心,一個媽媽表示即使是公園玩盪鞦韆也非常危險,因為只要發一生撞擊就會造成傷害,另一位家長反映,兒子小一下學期的時候,發生了飛盤割傷手臂的事件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又被學校階梯的止滑條掀起割傷腳,害她現在每天都戰戰兢兢生怕孩子受傷回來。

國中時孩子班上一個「大哥型」同學,帶著一票半大不小的孩子從高樓教室向窗外人行道投擲石塊,結果差點砸傷路人,一群起鬨的孩子都被記了小過。青少年身心未臻成熟,很容易在同學群起鼓譟下做出危險的動作,過去國內有幾個國中男生墜樓身亡就是這樣發生的。

根據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的資料顯示在台灣,每天有3.8個兒童因意外事故而死亡或受傷,當意外傷害發生時,整個家庭除了承受各種憤怒、焦急的情緒之外,還得處理孩子因意外傷害所導致的生理、心裡問題,伴隨而來的可能還有家庭經濟、醫療或法律訴訟等問題,乃至於孩子日後的復健、教育及生活調適等,可以說是一場長期的戰爭。

95年年度兒童安全十大新聞中,有五則是在家裡發生的意外,有三則是交通事故,在父母眼中最安全的地方居然最危險!交通事故傷害則是兒童致死率最高的原因。

也許有人會問,孩子在學校或馬路發生意外,父母根本不在身邊,要如何防範呢?其實,父母當然無法「替」孩子隨時防止身邊種種危險,全要靠孩子本身的安全意識,才不至於誤入險境造成悲劇。

無論如何忙碌,每天要養成與孩子真心溝通至少30分鐘的習慣,這「黃金半小時」足以讓孩子把它學校生活巨細靡遺地告訴家長,談話中萬一發現孩子在外不懂事做出危險舉動,例如在教室、走廊追跑,過馬路不走斑馬線….正是耳提面命的好機會,唯有把安全意識深植孩子的心裡,才能防止意外的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