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年 8月10日 星期五
題目:我的父親
主持人: 常玉慧
來賓姓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主任袁瑞昱醫師

1988年的秋天,蘇.米勒開始照料她那被阿茲海默症侵襲的父親。她自認在所有兄弟姊妹中她是最不適合照顧父親的人,因為她始終無法從當中抽離開來,以致於那段期間發生的種種以及父親的一生,在日後都時時刻刻縈繞在她的心頭。

在書中讀者會發現,蘇.米勒腦海中清晰地殘存著最後照料父親那幾個月的時光,以及她父親生活的大量記錄。伴隨著憐憫、自我檢視、渴望從遺忘中搶救對父親的記憶……蘇.米勒藉由她的觀察天賦和精準的文字,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極為私密的個人歷程,但是最後讀者也會發現,這樣的歷程同時也是全天下父親與女兒共同的故事。

蘇.米勒的父親詹姆斯.尼可斯(James Nichols)是一位牧師,也是普林斯頓神學院的退休教授。蘇.米勒在書中將父親的過往生活,包括宗教信仰、對孩子的無私奉獻與耐心、對週遭可笑的事物仍展現興趣、願意當個忠實聽眾、在最後的時日中仍謹守宗教生活的規矩……等,皆鮮明地記錄在本書當中。

她回憶起看著父親經歷痛苦的諷刺情景——一個宗教歷史學家,受到病魔無情的對待,摧毀了一切,包括他的時間概念、過去的生活以及存在價值。她敘述在父親患病的過程當中她獨自對抗冷漠的醫生、獨自做決定時的猶豫與徬徨,以及她隨著父親的病症越來越嚴重、不斷地發現阿茲海默症是如何地摧殘一個人原有的個性特質……。她後來藉由記憶陷入反覆的思考,想要從父親漸漸消逝的生活中的各項軸線,交織出一份完整且真實的敘事。

蘇.米勒在書中也剖析自己寫作本書的心路歷程。在追憶父親的過程中,她不僅扮演著作家的角色,也是書中主角的女兒,她提到:「寫作的確是種樂趣,而且寫作也確實聯繫了我和父親。寫作把父親帶回我身邊,即使我是用寫作去描述父親的消失。」回憶父親病痛過程的種種固然讓人心痛,但某種程度也是蘇.米勒釋放、療癒以及對抗恐懼的過程。
希望本書能撫慰同樣也在掙扎對抗的為人子女,期盼他們能從這樣的悲傷與矛盾中走出來。

本書特色:
本書為美國暢銷小說作家蘇.米勒(Sue Miller)於父親過世數年後的真情追憶。不僅獻給全天下的父親,也獻給天下所有奉獻心力於親情的子女……
馬英九、梁欣榮教授、袁瑞昱醫師、嘉信健康銀行總監王佩琪等人共同推薦!

蘇.米勒(Sue Miller)

1943生於美國芝加哥,為美國暢銷小說作家。蘇.米勒出身於一個學術與宗教氣息濃厚的家庭,從小就很喜歡閱讀和寫作。她大學就讀於哈佛大學的雷德克里夫學院,畢業不久後就結婚了,當時她只有二十歲,之後她做過許多奇奇怪怪的工作。1971年她與丈夫離異,接著住在麻州的劍橋市,扮演單親媽媽的角色長達十三年,在這段期間,她除了工作、學習鋼琴,更專心地寫作。
由於獨自一人照顧孩子,蘇.米勒能夠寫作的時間並不多;她的第一個故事於1981年出版,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就在波士頓地區教授寫作課程。1983-84年間,她獲得哈佛大學雷德克里夫學院的Bunting Fellowship,這也是她的第一本小說The Good Mother於1986年出版的契機。接著她在九○年代陸續出版了While I Was Gone、The World Below、The Distinguished Guest、For Love、The Good Mother等書。

從蘇.米勒的第一本書The Good Mother出版後,她的許多作品皆是在記敘一種喧鬧的、衝突不斷的美國家庭生活,因為蘇.米勒覺得在家庭生活在二十一世紀末是所有人類社會與經濟活動中最具吸引力的題材。

蘇.米勒於1985年與作家Douglas Bauer結婚,目前兩人離婚。在波士頓住了十二年之後,她回到劍橋市,因為她覺得這裡聚集了最多的書店。

史茵茵
台大外文系學士,哈佛教育碩士。因為興趣廣泛,嘗試過許多不同的跑道,最終發覺唯有歌唱和文字才是最愛。喜歡歌曲The Girl from Ipanema的慵懶,小說Norwegian Wood、冷?和情熱之間的錐心。想念波士頓的春天,也擁抱每個新的契機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線上收聽    免費下載視聽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7.1 (約從第10分鐘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