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常玉慧

「嘶--」一聲,我幾乎可以聽到針頭滑進血管的聲音,鮮紅的血液迅速充滿了針管,我拍拍那位漲紅著臉、略微顫抖的實習醫檢生:「一針見血呀!你做得真好!」

最近因為過敏,兒子陪我到醫院抽血檢查,揪出環境或食物中過敏的元兇,在一個下著大雨的日子,來到醫院的檢驗部門,為了方便小姐抽血,我指指右手肘內側一條青色的血管,告訴她這裡「很容易抽」。相貌看起來已進入中年、技術熟練的醫檢師看到我的血管,突然露出「見獵心喜」的雀躍表情,「哎呀!你的血管應當很好抽,拜託一下,讓我們的實習生試試看好嗎?」眼睛的餘光這才注意到旁邊站著一個害羞的學生,在考慮的一瞬當中,我的回應是說好!一面極力壓抑著可能被針筒抽好幾回也抽不到血的恐懼,一面回神來安慰首度抽血的學生:「第一次抽喔!沒關係,慢慢來,不要緊張。」

一向怕痛,更怕抽血,沒想到遇上比我更緊張的實習生,明明心裡已經害怕得不得了,卻要表現得落落大方,試著鼓勵還沒成熟的學生,真是有苦難言,所幸,實習生事前也做足功課,緊張中順利抽到血,平常習慣抽完血會謝謝醫檢師的我,反而因為這回勇敢當實驗品,而成為被道謝的一方,和兒子在一疊連聲的謝聲中,走出醫院抽血處,真有種飄飄然的感覺。

假如之前沒有讀賴其萬教授的「話語、雙手與藥:醫者的人性關懷」這本獲得金鼎獎專欄寫作的書,大概不容易確切了解孕育一位成熟的醫療技術人員,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漫長的歲月。在艱辛的過程中,醫藥護理學院學生,包括實習醫師、牙醫師、醫檢師、藥師、護士,必須從課堂走入醫院實習,實踐課本所習得的知識,但是由於經驗技術未臻成熟,常常遭到病人排斥拒絕,而感到挫折不已。

賴其萬教授曾敘述自己的一個動人經驗,他年輕在醫院眼科實習的時候,門診遇見一位先生,他和另一個實習醫師因為技術生疏,怎麼樣也無法把病人的眼皮翻開,弄得這位先生十分不舒服,後來主治醫師出現,畢恭畢敬的介紹病人,並表達歉意,年輕的賴其萬才知道溫和而一點沒抱怨的病人,就是當年的鼎鼎大名的彭明敏教授。彭明敏教授三十幾年前就在知情的狀況下,寬容大度地願意成為實習醫師練習的對象,而沒有表現出任何不耐煩或不信任的情緒,我想,他一定也深知醫學訓練之辛苦與漫長,如果學習過程能夠得到一些鼓勵,對於未來建立自己的專業自信,必有一定程度的幫忙。

每個人都有上醫院的經驗,在教學醫院的門診或病房多都有被實習醫師照顧的經驗,在學校,孩子也常被教學第一年的新老師或實習老師教到,許多家長會要求把沒經驗的老師換掉,多數病患也寧願被更有經驗的醫師診治,但如果我們都不願稍為犧牲自己的權益,讓年輕人有機會學習,他們要如何長大成熟呢?當年長一輩有經驗的醫師老師不再執業,誰來為我們和我們的子孫看病、上課呢?

在教育圈常常有人以「伐木與造林」來形容大眾也應參與對學生的培養,環保意識高漲的今天,大家都知道不能只砍伐老樹而不造新林,否則惡果將由下一代擔負;同樣的,在醫院、在學校每一個人都可以拋去一點自私心態,參與教育,幫我們的年輕一代成熟、獨立、負擔責任,如此我們的社會國家才有真正的中流砥柱,我們的下一代也才能享有綠林的庇蔭;而年輕人對於其實沒有義務接受實驗的家長或病患,也要知道表達深深的感激之意。

「媽!看不出來你還蠻勇敢的嘛!」走出醫院,兒子丟出一句話,我哈哈一笑,「下回如果輪到你,也要記得考驗自己一下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