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題目:兒童人際模式分幾型
主持人:張慧心

來賓:財團法人友緣基金會-林淑芬老師


幫助孩子掌握人際界線   

文/蘇林

人與人之間,有一條看不見的「人際界線」,對自己友善親密的,我們可以允許對方和自己一起躺臥在沙發上聊天談心;老愛找自己麻煩,或自己看不順眼對方的,可能就會故意或不自覺的「裝不熟」,希望離對方愈遠愈好。

長期從事人際關係教育的財團法人友緣基金會,從多年來舉辦的活動中發現,現代孩子處理人際關係,依天生氣質及後天環境影響,自然而然會衍生成不同的樣貌,若以植物來代表,大致可分為五型:「蔓藤型」、「竹子型」、「仙人掌型」、「含羞草型」及「蘆葦型」(見列表)。

友緣基金會臨床部主任林淑棻說,依據發展心理學,孩子從二歲開始知道你、我、他……不同的對位關係和差異性 ,也開始會以「我要」、「我不要」來確認及鞏固剛發展出的人際界線,接著,又會因為周遭環境不同的對待方式及態度,發展出不同的界線型態。

當孩子以自己形塑的人際界線型態處理問題時,很容易因為自己的想法,做出不同的行為,說出不同的話,也導致不同的結果──有可能變成朋友或互不往來,也可能變成弱肉強食的霸凌關係。

舉例而言,「蔓藤型」的孩子習慣依附強權保護,意見很容易被忽視,他們深深渴望被喜歡、被看見,為了達到目的,他們寧願放棄自己的界線,做他人喜歡的事,以期得到對方的喜愛。

「竹子型」的孩子是規則掛帥,通常被父母及師長高度期待及要求,為了被在意的人肯定,他們常壓抑自己的需要,做大人或朋友滿意的行為,也會說服別人認同此一界線(規則),道不同就加以抵制。

「仙人掌型」的孩子因為害怕再被欺侮、被傷害、被排斥、被支配,只得隨時備戰,擺出「你傷我,我也會傷你」的姿態。他們並非不嚮往朋友關係,只是一再的傷害讓他們選擇與人保持距離。

「含羞草型」的孩子為了自我防備,儘量讓自己縮小、隱藏,在父母師長面前,他們通常是聽話的乖小孩,在同儕團體中,們則是無聲的一群,他們不是不喜歡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在與同伴相處時,同時「有你、有我」的存在。

「蘆葦型」的孩子個性柔軟有彈性,身邊通常有會跟他們商量、協調與合作的大人,大人本身的界線很有彈性及溫暖,會接納並尊重孩子的能力與發展,允許孩子跟大人有不同的意見,所以孩子既可以享受獨立的界線,又可以享受互相重疊的界線。

林淑棻老師說,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有快樂且自主的人際關係,父母及師長是孩子關係發展的重要他人,如果大人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多尊重孩子有做決定、有失敗、有意見……等權力,並邀請孩子一起合作,當孩子預備好民主、尊重、合作、輪流、等待等能力時,就能順利發展學校及成長後的人際關係了。

 友緣基金會「人際界線快樂營」洽詢電話:(0二)二七六九三三一九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很抱歉各位聽眾
因無名無法直接超連結於節目錄音檔案,因此無法放上連結,請見諒
如有需要請上
國立教育電台-網路電台查詢(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收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