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親子天下

日期:2014年11月12日

主題:翻轉教室可能帶來的效應

主持人:張慧心

來賓:王政忠  南投縣爽文國中老師教導主任、103年師鐸獎績優教師

 

 

王政忠                                                      ----資料來源:博客來

 

  臺灣唯一Super、Power教師、師鐸獎三冠得主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南投縣第六期國中主任班結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現在是南投縣立爽文國中教導主任。

  但他最喜歡的頭銜是爽中青年軍的頭子!

  因為在成長的路上經歷過舉目無親的孤單、徬徨與無助,所以他知道沒有家庭溫暖的青少年為什麼會自暴自棄;因為在求學的路上經歷過自力更生的辛酸、坎坷與咬牙,所以他知道沒有師長扶持的孩子們為什麼會認輸認命。

  因為教育,讓他得以從貧窮翻身,所以他投入教育;因為老師,讓他得以從弱勢脫困,所以他成為老師。因為愛,所以他在位於全臺灣最窮的平地鄉鎮之一的學校落腳,為弱勢的孩子們構築希望、創造機會、堅持夢想。

  他的信仰是學生,他是超人教師!

  獲獎紀錄

  2008年 POWER教師全國首獎
  2009年
  南投縣特殊優良教師
  全國青年志工績優團隊指導老師
  2010年
  教育部攜手計畫全國績優
  全國青年志工創意服務績優團隊指導老師
  2011年
  獲SUPER教師南投縣首獎
  InnoSchool全國學校經營創新
  KDP國際認證獎全國首獎(標竿學校)
  2014年
  榮獲師鐸獎
  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

 

 

王政忠:改變老師,從激發學生的想要開始         
  • 作者:王政忠(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師)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

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在最新的文章中提到:「這次的教育改革跟二十年前大不相同,以前家長改變老師,現在老師改變家長!」,對於這句話,我有部分認同,也有部分不甚認同想要補充。

偏鄉教學現場,老師很難接觸和改變家長

在偏鄉與在城市不相同之處,在於老師很難直接接觸甚或改變家長,因為偏鄉家長對於學校教學的參與度普遍是低的,除了一年兩場的親師座談之外,偏鄉老師跟家長關於教學的想法互動幾乎沒有,但偏偏親師座談會來的沒幾個,況且我們都知道:原本就關心的家長才會來。那些習慣不來的家長,才是「目標對象」--需要被改變的家長,偏偏他們不會來。

這些家長當然也不怎麼會關心教育潮流,不怎麼有興趣接觸教學資訊,更幾乎不可能參加所謂的講座論壇。

我們來想像兩個畫面:第一個畫面,好不容易好說歹說終於出席的鄉下家長,在親師座談的現場被老師校長耳提面命回家要陪孩子讀書,不要一直看電視,心裡的OS:我都在外面或在工廠工作了一天,又累又熱,回到家只想開電風扇吃飽飯看電視,你還要我督促小孩寫功課?

第二個畫面:在外面或在工廠熱了一天,累了一天的爸爸或媽媽,回到家吃飽飯打開電視,房間裡的小孩傳來一聲:爸(媽),你電視小聲一點,我在寫功課讀書ㄟ~哪一個會對家長發生效果?

要改變這樣的家長,我的經驗是:一個願意的老師在任教的班上改變幾個學生,幾個學生在校內改變幾個老師,在家裡改變幾個家長;被改變的幾個老師改變一群學生,一群學生改變大部分的家長,改變整個學校。

所以,我認為,要改變家長之前先要改變的是:不願意的老師。

我想先談談我們在這一部分的努力與經驗。我們試想一個狀況:下課時間,一個學生跟一個老師在走廊上不期而遇,學生跟老師說:老師,我可以背這個禮拜的國文抽背進度給你聽嗎?

即便這個學生不是這個老師班上的,即便這個老師不是任教國文的,即便這個老師再怎麼不願意再怎麼假裝再怎麼委屈(噗哧~),都會說一聲:好啊!然後,等這個學生劈哩啪啦背完了2分鐘的進度,這個老師還會自動的補一句:很棒,繼續加油!不是嗎?

即便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會這樣做,但是會這樣做的老師一定超過七成、八成,甚至九成。因為一個老師之所以是一個老師,內心都有一顆火種,火種或大或小,但一定都有的,我們在教育現場這麼多年一定都知道,這顆火種如果是上級來點,一定很難點,就算點燃了也很快的就會熄滅,所謂人在政策在,人亡政策亡,長官來來去去,政策當然也來來去去。

但如果是學生來點燃呢?而且是周而復始地來點,那麼點久了就會成真,習慣就會成自然,因為沒有一個老師會拒絕主動學習的學生,滿足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不過就是一個老師教學專業水準的最低要求而已。

所以,改變老師的願不願意,在我們這裡,我的經驗,是從改變學生的想不想要開始。

這就是我說的,一個願意的老師改變了幾個學生,幾個學生改變了幾個老師,這樣師與生的狀況,真實的在我們學校發生,不是現在,是十年前就已經開始進行。

改變學生的想不想要需要策略,以剛剛的每週國語文抽背而言,策略包含:從抽背改成全面背誦,集合背誦改成下課時間背誦,背誦進度從課外文章改成課內進度,學生依程度分組,不同組別有不同過關標準,背頌過關有學習護照點數正增強,沒有過關放學留校或假日或寒暑假完成(學習可以慢,但不能算了),國一背給老師聽,國二開始依據背頌狀況抽離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等等等。

本校共 110個學生,依照剛剛的種種配套策略,讓在校三年都需要老師親自聽背誦的孩子不到 60人,我們全校有 16個教職員工(包含護士)都協助這項計畫,60除以 16,約等於 4,一個學生 2分鐘,4個學生 8分鐘,一個老師一個禮拜在學校跟學生對話沒有 8分鐘嗎?

但是這個 8分鐘來自於分母是 16,如果分母是 10呢?5呢?甚至是 1呢?那壓垮 1的不用 60,3就壓垮了。一個計劃或一個策略在一個學校要能成功的關鍵從來不在於分子有多少,而在於分母有多大。

一個願意的老師改變了幾個孩子,幾個孩子改變了幾個老師,當分母越大,能承擔能影響的分子就會越多。 分母與分子的關係就像雞生蛋,蛋生雞的輪迴,第一個願意的老師是影響這個輪迴是正向往上或者負向沉淪的關鍵因素。

語文抽背當然是低階的基本能力提升策略,但即便是這樣的低階策略,我們也如此認真的規劃與堅持,因為低階是通往高階的起點,因為孩子在會跑會跳會飛之前,需要先會爬,並且願意爬。

我們,在偏鄉,面對的是為數不少不會爬或者不願意爬的孩子,所以我們從低階開始,但,沒有停在低階.因為所謂的基本能力不是只要會,而是都要會。

都會了之後,才能進階,然後高階。這幾年在我的班上進行的MAPS翻轉教學法,就是從低階開始,然後進階,然後高階的翻轉,這樣的翻轉,帶來了這一班偏鄉孩子在會考國文拿到 7A 13B的驚喜,更帶來了校內其他老師在三年中跟著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嘗試翻轉的感動,也帶來更多學區家長在臉書或在見面的場合,或追問或細問或肯定或支持翻轉課堂的想法與做法。

台灣教育的下一步,關鍵在於老師和家長間的中介「孩子」

我完全認同葉教授所說的「台灣教育的下一步,要從教師的尊嚴重建開始」,但我不同的想法在於,在明白的教師與不明白的家長之間,願意的教師與不願意的教師之間,需要多一個中介,那個中介就是「孩子」。

一個願意的老師在任教的班上改變幾個學生,幾個學生在校內改變幾個老師,在家裡改變幾個家長,被改變的幾個老師改變一群學生,一群學生改變大部分的家長改變整個學校。

多幾個願意的老師,就多幾分想要重建教師尊嚴的力量。這些力量就是分母,能承擔成影響能改變分子的分母。不管是策略運用,或者是教學翻轉,我們都需要更願意。

 

<訪問大綱>

1.對於再度得獎的感想?

2.雖然您個人近年常被各界表彰,但多年來偏鄉教育是否有所改善?教師是否比較願意留任了?

3.近年「翻轉教育」口號震天價響,老師對於教學現場老師群體「動起來」的看法如何?

4.其實過去就有很多老師原本就在創新教學,點點滴滴的努力,對教育究竟有無影響?是否還要更多人來翻轉教育?

5.請分享在教學現場所見所聞一些老師努力的感人故事?

6.學生及家長是否也已感受到「教育已經不一樣」?

 

線上收聽:http://liverec.ner.gov.tw/auto/index.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