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題目:自然野趣DIY
主持人:常玉慧
來賓:自然野趣DIY作者黃一峰


作者的話
用自然物寫日記

 忘了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愛上大自然的。與自然的接觸,似乎已經成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的正職原本是個收入讓人稱羨的廣告設計師,因為熱愛大自然,所以這幾年只承接與自然相關的視覺設計工作,然而,這樣的設計工作常常都是錢少、事多、麻煩多。 回想當初走向自然風格這條不尋常的設計路線時,承受了許多親朋好友的嘲諷,不好好的在廣告公司當設計師,卻自己出來承接非營利組織(NGO)極低預算的自然生態相關設計案。我就這樣背負著看似不務正業的罪名,一路從學生時代「玩」到現在。

  用自然素材來做創作是我的另一項愛好,我會選用這樣的創作方式,要歸功於我的老朋友—吳尊賢。回想起這段淵源,尊賢大哥在十多年前開設的「自然野趣」自然書屋是一個奇妙的開端。當時還在就讀復興商工美工科的我,被這間全台灣第一家自然商店深深吸引,常常在這充滿自然生態資訊的書店裡流連忘返。

  記得某日,尊賢大哥推薦我看一本日本小學館出版的『森之標本箱』原文書,書中將大自然裡的石頭、樹葉及漂流木,幻化作昆蟲、鳥類、魚類、人物等等,讓我愛不釋手。作者矢野正在書中發揮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啟發了我對大自然的另一種創意思考,也開啟了動手創作的動機,於是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生活周遭的一草一木、蟲魚鳥獸、枯枝落葉。

  有一個軟片廣告這樣說著:「有人用筆寫日記,我用相片寫日記」,那時的我就告訴自己,何不用自然物來寫日記?因此在每次出遊後,就將旅途中撿拾的種子、果莢、葉子等自然物當成紀念品,拼貼在相框裡,標上日期,便成了一個絕佳的「天然紀念物」。

  剛開始,我發現這些東西越看越像博物館的收藏品,和研究人員採集後貼上學名標籤的「標本」沒甚麼兩樣,似乎缺乏真實情感的流露。這冷冰冰的東西並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因此我開始思考,如何呈現自然物的美?如何運用我所學的美術工藝,讓這些看似失去生命的自然物能夠重新擁有生命?就這樣,一個單純運用自然物記錄自己美好回憶的拼貼,在加入一些兼具美感考量的半立體構圖之後,每一個小框框都成了極佳的室內裝飾品。但無論它有多少附加價值,最珍貴的還是深植在它背後的每一段美好回憶。而這樣紀錄性的小作品,也成了我日後做出一件件富含體驗的作品開端。

  這幾年以來,我用「自然創作」這個名稱在荒野保護協會開了許多堂課程,與許多同好分享我的創作歷程。前些日子,友人問我,現今有很多書籍、課程裡提到「自然創作」一詞,到底是怎樣冒出來的?這讓我回想到1998年,荒野保護協會邀請我做一場作品講座,當時初出茅廬的我為了演講題目而想破頭,最後給了個「自然生態的藝術創作」標題,卻因太過冗長而被要求修改潤飾,加上談到藝術似乎不太平易近人,情急之下,就擠出了「自然創作」這個名詞。現在,自然風似乎成了一門新的創作方式,我不敢說是這個名稱的原創者,但如果能讓「自然創作」成為一種生活風格,也是十分愉悅的經驗。

  回想記錄自然的歷程,除了許多常為我打氣的朋友之外,我的母親更是支持我創作的原動力。多年來,從小教導我愛護自然的她,不但要忍受著外界對我的種種冷嘲熱諷與誤解,還要忍耐兒子成天在野外亂跑,不時撿一堆亂七八糟的自然物回家。雖然如此,我的母親還是不斷鼓勵我,甚至不厭其煩的協助我整理、收集這些自然物。今天能將這幾年「玩自然」的經驗集結成冊與讀者分享,我的母親是最大的功臣。而為了紀念當時尊賢大哥的自然野趣書屋激發我利用自然物創作的靈感,特別將本書書名取為『自然野趣DIY』,也希望藉由本書鼓勵更多有興趣的朋友,用更多不一樣的方式來關心自然、愛自然,並進而欣賞自然之美。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線上收聽   免費下載視聽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7.1 (約從第10分鐘起)


訪談題綱:


1.先談談書名來由和你自己的學習背景從當年的自然野趣書店所得到的啟蒙?
2.從事自然設計文案放棄高收入廣告設計施工作家人對你支持嗎?你的心路歷程?
3.如何運用隨手可得的自然物把家裡佈置一番省錢又環保?舉你自己家做例子?
4.爸媽如何在週末假期帶孩子接觸自然,並撿拾自然物做成紀念品?
5.不是學美術的人也可以收集自然物做成美好紀念品嗎?需先克服哪些困難?
6.最易入門的自然物DIY請介紹幾種方式?
7.小書摘:最想送給家長朋友的一段話(『家長小書摘』單元約2分鐘,有小片頭配合,這是本節目特別設計的小單元,通常請來賓引述書中一段話,並作成本次訪談的結語)
8.贈書3本及主持人結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