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題目:中年以後
主持人:常玉慧
來賓:中年以後譯者姚巧梅

內容簡介:

人即使到了中年或過了中年,也未必說得出中年以後究竟是什麼滋味,或者應該有些什麼感想。然而,在《中年以後》一書中,讀者可以飽覽日本資深知名女作家曾野綾子以所累積的豐富人生歷練,用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筆觸所寫出的對中年以後的深刻反芻與別開天地的洞察。曾野綾子本身因為特殊的家庭背景與遭遇,使她對人性、人的行為與互動、家庭與社會人際關係,以及愛恨交織、喜怒交錯的悲歡人生等,皆有獨特的感受與見解,這可以從她40餘年來發表近200本著作的豐沛寫作生涯得到應證。

深度推薦:

對於還是很年輕的你,是否想過中年之後的自己會處在什麼樣的光景呢?至於已步入中年的你,截至目前已有什麼樣的體會了呢?老年的你,又是怎麼來看自己過去那段中年歲月呢?
本書作者曾野綾子,對於中年的界定大約是在三十五歲到四十歲以後。她認為中年之後的好處不少,像是人脈自然多了起來、做事情也比較有條有理、甚至能睿智的看到自己足以應付的能力等等。就像書裏提到的,「中年,是寬恕的時期。」不同於老年,能在同時擁有體力和氣力的時候,原諒過去、原諒傷害自己的人和境遇;能堅強地體認曾傷害自己的命運凶器其實是培育自己的肥料。

「體力之線下降了,但精神之線上升了。但那條線總會在那裡撞上什麼,而能看到那個十字路口,則是在中年以後了。」年輕時,覺得錢比什麼都重要,錢不嫌多;但中年之後,開始會知道,就算錢再多,也幾乎無法解決人生根本性的問題。

「中年之後,才會知道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才會自主性的想要做什麼。」年輕時,不知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總是先學一些想學的,然後再說吧,很多的選擇跟中年相較,多半都是比較漫不經心的選擇。

但她也提醒讀者,有些事情是步入中年後要格外注意的,像是權力、金錢、和兒女的相處、對老父母的照顧等等。「通常,中年以後想到的,多半是買好車、有地位、能蓋長年計畫想蓋的新房子。」很多人渴望中年之後仍可圓夢,但她卻認為「人與目前到手的所有東西,其實都可能有離別的可能性。」特別是中年以後,人的新訣別體驗就是:「對體力或是健康失去信心」,因此作者認為,人一過中年,必須不斷針對失去持續作準備,「所謂作失去的準備,並非準備不失去,而是準備接受失去。」

「中年之後,人被賜與的可能性之一是權力。」社會仍有不少步入中年者,對於權力追求的熱情與日俱增,人們好像遺忘了“隱退”的美德,老是纏黏在那裡,因此作者藉由修道院裏,僅可能避免私有化做法的出家心態,來提醒人們,人在中年之後其實應該要能懂得收斂,而不是爭取或是貪戀更多的權力。

閱讀此書,讓人感受到作者的人生閱歷相當豐富,尤其對人性的觀察極至,因此才能在書裏提到許多值得我們參考、留意的中年境界,讓讀者對於邁向中年的無所適從提供了些許的助益與借鏡。但願我們也能體會作者所說的,中年之後,那回首眼睛所看到的,能是一個真正的人生。(曾聰敏/文字工作者)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線上收聽   免費下載視聽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7.1 (約從第10分鐘起)


訪談題綱:


1.介紹曾野綾子背景以及在日本文壇的地位。
2.作者曾野綾子在這本書中大約談及中年以後的哪一些面向?
3.對於童年所受傷害中年以後作者建議如何面對?
4.婚姻與外遇的中年功課,曾野綾子如何做?
5.中年以後為何曾野綾子贊成把孩子是為親密的他人?
6.這本書為舊著重出版,再讀本書的感受或感動?
7.小書摘:最想送給家長朋友的一段話(『家長小書摘』單元約2分鐘,有小片頭配合,這是本節目特別設計的小單元,通常請來賓引述書中一段話,並作成本次訪談的結語)
8.贈書3本及主持人結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