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526blog  

----圖片來源: 歐開合唱團FB

日期:2014年5月26日

主題:認識「無伴奏人聲合唱團」

主持人:張慧心

來賓:王溪泉、簡麗莉  中山大學音樂系副教授、音樂教育工作者

 

 

無伴奏合唱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4%A1%E4%BC%B4%E5%A5%8F%E5%90%88%E5%94%B1

 

無伴奏合唱(義大利語:a cappella;中文音譯:阿卡貝拉)是一種無伴奏的音樂形式,僅由人聲來哼唱出旋律與節奏,有別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交響樂以及巴洛克時期的協奏風格,層次感極強,常見的音樂風格為15和16世紀的教堂音樂,亦有無伴奏樂團利用這種形式來重新編排流行音樂。在外國比較著名的無伴奏團體有國王合唱團、史溫格歌手、Take 6、真實之聲、Pentatonix以及日本的The Gospellers。這種音樂風格的小組近年也流行於香港,台灣和日本。例如台灣2013年金曲獎的最佳演唱組合獎得主歐開合唱團就是無伴奏合唱的合唱團。

 

義大利語原意為"按教堂風格",一般指無伴奏的合唱或者重唱,以及為此創作的樂曲。在音樂史、古樂中,原為歐洲教堂音樂的一種樣式,與伴奏並無關係。然而十九世紀時,文藝復興時期的複音音樂再興,加之人們經常誤以為樂曲中的聲樂部分不需要樂器同時演奏,該詞的意涵遂逐漸演變為專指無伴奏的人聲音樂。

 

古典音樂中的無伴奏合唱

 

教堂音樂中自古就有無伴奏合唱,格列高利聖詠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浸信會、基督教會等各個教派在宗教儀式時都不使用樂器。

 

作曲家們在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和對位法的聲部疊加使無伴奏合唱逐漸成形(復調音樂)。巴洛克時代、古典主義時代,隨著和聲法逐漸確立,形成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和男低音四聲部合唱的作曲方法,無伴奏合唱於是擁有了「橫向的流動」和「縱向的和諧」。

 

流行音樂中的無伴奏合唱

 

如上無伴奏合唱中有古典的合唱曲作品,一部分流行音樂人逐漸關注這種形式,1980~90年代期間音樂劇中的使用開始引起關注,之後出現的TAKE 6等無伴奏合唱組合開始熱賣。流行音樂中的無伴奏合唱並沒有古典樂中和聲、對位的構成,而大多數具有爵士和聲。和古典合唱不用的是,由於使用麥克風為前提,用聲音模擬打擊樂效果等等各種新手法被廣泛運用。

 

 

<訪談大綱>

1.請兩位先談談歐開成立的經過及主要成員?

2.歐開在去年和前年得獎無數,之前的努力及充滿爆發力的舞台魅力為何?

3.可否為我們簡介A Cappella/Vocal的表演特色?國內類似的表演團體多不多?國外的發展潮流如何?

4.為何會想成立「小歐開」,是否也是原住民兒童的音樂培力計畫之一?

5.即將成行的國外巡演計畫及小歐開的培育計畫。

6.結語。

 

線上收聽:http://liverec.ner.gov.tw/auto/index.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