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03 月  30  日  星期 四

主題:談公民與社會
主持人:蕭慧英
來賓姓名: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  黃雯玲、北一女公民老師  林美麗

近來提出指考加考公民的政策,
許多家長及孩子都開始陸續反應,
到底教育單位加考的用意在哪?
公民課程提供孩子什麼樣的素養?
節目中邀請高教司代表黃雯玲副司長,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年  03  月   29  日  星期 三

主題:星期五的早晨──力量從社區出發
主持人:張慧心
來賓姓名:台北市龍山國中輔導室主任陳採卿
 
 龍山國中輔導室陳主任,
介紹龍山國中輔導孩子的情況、
以及與家長合作、社區力量結合的情形,
也針對外籍配偶的下一代,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什麼色的?           
                                                                                                                       常玉慧


      大選爭議爆發後,朋友相見,言談間呈現了前所未有的詭譎氣氛,不熟的人幾乎都聰明地避談政治,怕顏色不同、引起無謂爭執;一個月下來,發現真是人人鬱卒,有苦說不出。
 
 
       在家悶了好久,一夥人外出聚餐,朋友身上鮮明的綠外套,馬上成為大家消遣的對象;他不慌不忙
的指向對面的藍襯衫:「瞧!藍營在那裡!」,藍襯衫低頭的當兒,同一時間,大家紛紛轉看自己今天身上的色彩,因為春天、我出門前匆匆隨手選的兩件式開襟鮮橘色針織衣裳,立刻成為大家目光的焦點。坐在身邊淡紫洋裝的 陳 太太,馬上也假戲真做地要替弱勢團體發聲;兩個不約而同穿了黑白二色衣服的朋友,一起學羅大佑唱道:我們不管藍綠、只要黑白…..隔壁朋友圍在脖子上的黃圍巾,頓時變成大和解的符號……本來無情無緒的聚餐,就因為這番有關顏色的論戰,而開始有趣了起來。 

       顏色真的那麼重要嗎?有個八十歲的長輩,當了一輩子忠貞的國民黨員,四年前投的是阿扁,今年他投了廢票;一個客家姑娘是扁營的長期死忠支持者,我的扁帽還是她送的,今年執意要「阿扁下來反省反省」,一票投了藍營;一對夫妻四年前兩人藍綠不同陣,今年恰恰相反過來藍的投綠、綠的倒向藍,誰也不能做誰的主,連回家看電視都是一人一台、互不干涉。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櫻花林的記憶                     
                                                                                                                     常玉慧


        四月初,參加了孩子學校的第二外語成果聯合發表會,活動的規模浩大,據說一個學校平均十年才會輪到一回,相關的師長、行政人員、學生莫不卯足了勁,想把發表會辦得精采又好玩。

高中生可以修習第二外語,在八十四年實施的新高中課程標準中就已訂定,國內各高中可自行依學生需求決定是否開設第二外語課程,根據統計2002學年度全臺高中共有一百多校、五百多班開設第二外語,除日語外,以法語、德語及西班牙語為主,每年由各校輪流辦理聯合發表會。

到學校參與相關會議,才知道為籌辦今年的大型活動,這已經是第十次的會議了,光是舞台設計,就讓學校的美術教師群絞盡腦汁,期間聯繫29所高中聯合發表動態靜態成果,需要花費的精神,更是難以想像,這場定名【飛鳥祭】的日本語發表活動,僅台北市就有5000名學生參加,各大學的日文系也來擺攤大顯神通,操場四周儼然形成大學日文系所博覽會。
       
活動當天,女兒和我清晨就抵達學校,一進入校門,眼光馬上被全校師生共同完成的鯉魚旗、櫻花道所吸引,平常綠茵滿庭的校園,在以日本為主題的這一天,充滿了不一樣的氣氛,走在粉紅色的薄紗櫻花林下,恍若夢境;小小木板製成的各式各樣祈福牌,掛滿椰林,隨風搖曳。早上七點不到,各校人員已忙碌的佈置九點即將開鑼展出的看板。

這場盛會的主題,包括「祈福道」、「時光隧道」、「日本之旅」、「青春物語」、「神隱樂園」以及「和的世界」,來參加的學生,除了參觀靜態的日本各朝代、各地方風情的展示外,也可以到活動中心觀賞各校校內競賽第一名的動態成果展現,有心秀出不同的班級或個人,也規劃了街頭藝人區,讓活潑的高中生滿足表演的慾望。

家長會也不遑多讓,並沒有在這次盛會中缺席,請一廉同學把前晚向商店批來的乾冰和數百個造型美麗的杯子、吸管,十幾瓶2000c汽水,一鼓腦搬到家長會攤位,陸陸續續有十幾位家長夥伴來幫忙,當我們把美麗的桌布鋪起來、綴著櫻花的簾子掛起來,精美的海報釘上去,攤位就儼然有模有樣了;熱騰騰香味滿溢的日式關東煮,在大廚曾賢樑常委的調配下,成了同學師長們聞香而來的最愛;渴了,有藝術造型的汽水清良消暑。成果發表會的一天,孩子們要顧各校攤位、要預演排練表演節目、High到最高點,家長夥伴們也從清晨直忙到午後,腰酸背痛和滿心歡喜是我們的收穫。

高一學生修習第二外語,本來只是一般語文課程,但這樣多元化的成果發表會,不但加深學習的動機,勾引出學習興趣,也塑造了學習的高潮,相信會是高中生涯美好的回憶;而高中學生藉由這樣的機會,增加對第二外語國家文化風俗的接觸了解,以台灣這個小小島嶼而言,等於讓年輕的一代,早早在高中時期就打開國際事務及人文新知的觀點,播下國際化的種子。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貝犬子鮮事多        
                                                                                                                       常玉慧

       家中除了一個老男人常常要牽動神經之外,還有一「隻」活蹦亂跳的小男人,每天惹得我又哭又笑,尤其這隻半人半動物的小人兒,進國中後瞬間以每個月一公分的速度,從我的肩膀高度竄升至170公分瘦若竹竿的身材,詭異地藏著一顆彷彿幼稚園未畢業的童心,令人一不小心就會以「隻」來形容他的類動物行為。
 
        只要他在的時刻,家中的氣氛就是不同,首先會聽到無所不在的球聲,由這間拍到那間,讓你隨時警醒這隻小動物的存在;然後是那張笑臉,那張無論如何生氣,只要他作出無辜的表情,大人就覺得天下再也沒有嚴重事的笑容。

        最早發現兒子的幽默本性,是從家中展示不少孩子們從小到大的照片上,有天我們發覺兩歲起,兒子竟然就沒好好站著拍張照片,每一張都扮著不同鬼臉,從學校或美術教室帶回來的照片也是如此。小學高年級的導師是個嚴格的人,有次正待處罰他,也被逗得噗哧笑了出來,我問「那最後怎麼處罰你?」「老師罰我叫她ㄧ聲娘!」「那你呢?」「只好叫啦!」
       
        開班親會的時候同學的媽媽會傳來「啊!你就是上瑜媽媽」的驚呼,接下來的必然是:「你兒子好爆笑喔!」的ㄧ段敘述,害得常常正經八百穿套裝去開會的我,不知如何迎合演出這樣卡通的場面;不過除了幽默,他也是班上同學諮詢意見的對象,有時爭議性的事情發生,他往往是那個被要求出來說句公道話的人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寵物一籮筐          
                                                                                 常玉慧

       日前,恰逢在媒體兼職的朋友生日,幾個剛下節目的主持人和來賓們,中午一同到餐廳為她慶生,席間最熱門的話題竟是各家的寵物,無論家裡的孩子是大是小,在家讀書或已工作離家,六個家庭幾乎家家有寵物,每個人也各有一本寵物經。 
       
       阿光把他的狗女兒送到學校上學了,一個學期要上四個月,每月學費一萬五千台幣,學費貴還不打緊,難的是忙碌又逢喪事的他,還得和老婆固定去探班,以免狗女兒回家不認他這個老爸。
 
       
       蘭姊家的嘟比自從一胎生了八隻狗仔,就壞了髖關節,她和另一半每週固定帶嘟比游泳運動、幫助復健,為了怕寶貝狗髖關節持續惡化,每回運動歸來爬公寓樓梯,都是蘭姊另一半背那二十幾公斤的狗兒,氣喘噓噓地上樓。
 
 
      席間最不敢發言的是常常,因為家中有一隻貓、兩隻烏龜、七條魚、八隻小鳥
…..真是寵物一籮筐!貓是兒子的、鳥是女兒的、魚是老公的,那兩隻被兒子棄養的烏龜則屬於常常媽咪,每隻寵物都與家人互動頻繁。

       清晨六時半女兒出門前,會看到她對一籠子鳥兒喃喃自語,似問好、也像道別;晚飯後,家中已有十八年歷史的四呎魚缸前,會多一個中年男子若有所思,似發呆、也似冥想;貓兒芝麻白天睡得四腳朝天,下午一見「狗瑜」放學(班上同學給兒子取的綽號),便沒命似的奔躲逃竄,一會兒,兩隻「動物」又玩在一起,似朋友,也似宿敵;唯有常常媽咪與兩隻烏龜,始終保持無言的互動,做事做累了、寫稿寫癱了;想起來,便把烏龜刷洗一番,放牠們在陽光下運動運動,觀察的結果是:烏龜爬行一—點—也—不—慢,高興起來散步變跑步,往往一溜煙就「跑」得不見龜影,一星期以後才在浴室或廚房可憐兮兮的被找到。

       最近有幾本有關寵物的書,已不再限於對寵物的照護,提升至文學與心靈層次。「再見了,小黑」是講日本一隻校狗小黑對志深高中學生、校友、教職員甚至日本社會的影響。哲學家性格的小黑,在戰後的日本儼然扮演心靈治療師的角色;轟動一時的電影「再見了,可魯」的原著作者認為,寵物是人們通往天堂最近的橋樑、這本書裡一隻盡忠職守的導盲犬可魯,喚起各地讀者觀眾內心深刻且難以言喻的感動,讓人更珍惜與寵物之間的緣分。

        寵物對孩子情緒的改變是令人驚異的,在學校再生氣、壓力再大,回到家書包一放,孩子呼喚寵物的聲音永遠是那麼甜美柔和;很多大人,包括常常自己,曾經對於滿口寵物經的人們,抱持懷疑態度,但是這種態度在第一隻小動物闖進你的日常生活後,就會逐漸改觀,也許是因為寵物對人的信任、依賴以及毫無保留的奉獻在人世間並不容易真正尋得,因此當懷抱或注視著寵物,牠們就是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吸引力,令人墜入與寵物之間,那個獨一無二的世界。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學的孩子          
                                                                            常玉慧

 學校開學了,大部分班級會少了一、二張熟悉的面孔,問起來多數是因為家長工作遷徙,而不得不轉學到其他縣市就讀,但在附近學區轉來轉去的,其中原因就值得深究了。 
       
       女兒三年前國一的時候,也有痛苦到想轉學的地步,原因是補習班的死黨在國中分到同一班後,竟然開始聯手排擠她。完全不知道為什麼的孩子,每天放學後垂頭喪氣,完全改變了一向堅強獨立、樂觀開朗、天真爛漫的性格。
 
      
       在一次校外教學的空檔,把女兒的死黨偷偷拉到一邊,請她們對我「告狀」。兩個孩子你望我、我望你,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之後,孩子在校受譏諷欺凌的情形完全未改善,還變本加厲;導師、輔導室介入處理成效也不彰,學期結束前,篤信溝通的我,抱著並不大的希望,打了一通電話並寫了張小卡片給對方家長,誠意地希望共同處理這樣的情形。
 
      
       沒想到這樣的方式奏效了,在對方家長明理的協調溝通下,孩子在班上被排擠的情形逐漸減少,之後甚至也結交到幾個和她個性類似,粗枝大葉、不拘小節的摯友,彼此學習成長許多;這個暑假,幾個人還常常約出去逛書店、或者回學校看老師。至於當初那幾個背叛她的死黨,記得到了國二國三階段也都能和平相處、井水不犯河水,各有一片天地;有一回到校甚至親眼看見她們互開玩笑、一同工作的畫面,國一不愉快的往事,似乎早就雲淡風輕地過去了!
 
      
         孩子到高中時做了社團領導人,有一天若有所思的告訴我,「老媽,現在才知道國一的我,真的還挺令人嫌的!」顯然,青少年時期被排擠的那段痛苦經驗,現在已轉化成她做人處世的一番助力,而我也幡然醒悟,做父母的看待自己孩子,曾經有多少盲點?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舊物之戀         
                                                                                                                                                   
                                                                                       常玉慧

        梳妝檯那方明鏡,不知不覺已陪我走過十八年的歲月。
        結婚的時候,高中摯友敏巴巴地遠方跑來,扛著一方明鏡送我作為結婚禮物後,我的婚宴她就缺席了,當時除了覺得遺之外,總模糊覺得為何結婚要送人鏡子呢?
      婚後搬到士林區,住在先生工作的宿舍,宿舍一切設備儉樸得很,那方明鏡就成了我小小白色梳妝台上最豪華的擺飾。巨大橢圓的鏡面、簡潔的不鏽鋼鏡架,反射著宿舍外那棵桑樹一身茂盛的綠意、和臥室落地窗外的天光雲影,密友走進臥室總會驚呼:好漂亮的鏡子!
       六年後,我們搬離宿舍,前三年房子還是租來的,陳舊的瓷磚洗面台成了明鏡落腳的地方,因陋就簡的租處,明鏡依舊顯得耀眼。直到十多年前終於有了自己的家,設計師弟弟為我選了片藍星花崗岩,作為浴室洗臉槽的檯面,明鏡彷彿才有了相稱的舞台。
       不知不覺的在半山上一住十四年,每天出門回家都在鏡前端視儀容,鏡腳也吸收太多浴室的水氣,出現微微鏽痕,但為我服務的忠誠,一點不隨著容顏的退化而稍打折扣。浴室還有一面落地鏡,出門前我常花五秒鐘,從橢圓明鏡中打量落地鏡映照出來自己的背影。
       說起舊物,家人各有一愛,另一半與友人談及他在波士頓求學生活的時候,總不忘把珍藏的大頭皮鞋拿出來展示,還不顧在座友人早笑攤在地上,興奮的介紹這種當年最流行的款式。我想大頭皮鞋一定陪他走過許多風雪交加的日子。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邂逅近在咫尺的新天地      

                                                                                    常玉慧

        那是一個暑假閒晃的周五下午,與孩子們決定到最近在網站上的新發現----世界宗教博物館參觀,地點就在我曾經生活過十年的永和地區,永和變了很多,現代化高樓從灰灰舊舊的房舍中拔地而起,幾乎不能相認,在百貨公司旁找到僅位於大廈六七八層樓、大隱於市的博物館,顛覆了博物館ㄧ向佔據整棟建築的刻板印象,初始不免有點意外,等到兩小時後才省悟,這是一場美極了的邂逅。

       和ㄧ般以文物展示為主的博物館不同,世界宗教博物館是ㄧ所理念型博物館,它尊重每一種信仰,不獨重ㄧ方知識,創辦人心道法師認為,雖不必勉強所有人都信奉宗教,卻應該教育社會大眾有基本的「宗教知識」,才不會因迷生信,誤入歧途。一般民眾或是非常排斥宗教,或是對某宗教團體一頭栽入,對於傳道者所說的話言聽計從,根本無法判別是非,造成許多社會或家庭問題,也是因為這種「各宗教間可以自由對話」的理念,吸引了我們一家人來到博物館參觀。

       才踏入入口的靜心水幕和朝聖步道長廊,念高中的女兒就嘆了口長長的氣——博物館不就是應該這樣設計的嘛!孩子小時候參觀過太多台灣的博物館,大多乘興而去、敗興而歸,沒想到理想中的博物館居然就在咫尺的永和地區,實在令人太過驚喜;連一向對參觀活動興趣缺缺的兒子,也在宗教建築區流連忘返了好久。

        以前常覺得孩子不愛參觀博物館、美術館令人遺憾,後來才發現並不是孩子不愛,是以前參觀的文化機構缺乏設計與美學的融入,難以引人入勝,不但孩子不愛,連大人也要打起精神來參觀,從他們這回興致勃勃的表現,其實孩子期待於博物館的更多!
       
      週五的宗教博物館之旅完全沒有枯燥的問題,因為每ㄧ項展示都以設計的巧思為出發、以高雅的美感為結束,音樂與影像的結合,凝聚成感動的片刻,即使是像我們對宗教完全沒有接觸過的ㄧ家人,也很能接受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的展示理念,更在這次的參訪中,意外的領略了宗教與生命的美感、為心靈開闢一塊乾淨的空間。

        宗教博物館現任館長漢寶德教授曾說:年輕的一代常常不知為甚麼活下去,這種精神上的失落常常形成價值的錯亂,而宗教信仰的最終目的是掌握生命的意義,但生命教育在課堂上,依靠書本是不容易達到效果的。如果有一個陳示生命意義的博物館展示,比較接近實際之情境,學生接受生命的概念要容易得多。其實各宗教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對生命的各階段有不同的禮儀,代表不同的觀點,但無非是歡喜的接納,誠摯的尊重,衷心的珍惜,快意的欣賞,坦然的超越。能理解這些,加以實踐,漢寶德館長認為,這樣生命就可以得到安頓了。
        
       很多家長趁暑假帶孩子出國,也赴國外參觀博物館,事實上,我認為位於永和地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其美好絲毫不遜於各國博物館,它是由設計美國浩劫紀念館及新聞博物館而聞名,曾贏得多項的博物館展示大獎的Mr. Ralph Appelbau
所設計,有心的家長不妨把握暑期最後兩個星期,花一個下午細細品味;倘若不克前來,遨遊網路上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也可以經歷一場美的饗宴。

(宗教博物館網站:
http://www.mwr.org.tw/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與網路的拔河    
                                                                                                                常玉慧

     近來與幾個家長朋友談到暑期的安排,長長的暑期即將臨,家長大多憂喜參半,喜的是平常忙於學校課業的孩子,多了喘息的空間,可以和家人有更多相聚的時間,憂的是恐怕閒下來沒事做的孩子,更容易沉迷在網路的世界而不可自拔

        朋友是位忙碌的職業婦女,在兩岸都有事業,一有空檔還要到學校作義工,她的兒子本來是個喜愛運動、在班上人緣好、與父母又貼心、見到長輩彬彬有禮的孩子,幾個月不見突然變得面黃飢瘦、雙眼無神,私下悄悄問他父母,孩子是否半夜起來上網,聽我如此提醒,再細細觀察孩子,朋友果然發現孩子已經出現輕度網路上癮的現象。
       
        焦急的朋友與我交換意見,這時我舉中國大陸單親媽媽記者曲蘭做例子,曲蘭的兒子是亞洲最年輕的資料庫專家,兒子十多歲初初接觸網路時,曲蘭就對他做了諸多限制,包括時間、內容的限制,還裝了軟體每天監看孩子上網瀏覽的內容,一出現脫軌網站就予以嚴格禁止,甚至初期孩子電腦並未連接網路,只有母親電腦擁有上網設備,讓母親對於兒子使用網路情形更容易掌控。
        
       值得借鏡的是,曲蘭也是個重度依賴網路的工作者,初期兒子上網時她幾乎都在身旁,一邊工作,一邊暗暗注意孩子使用網路情形,讓孩子完全沒有打線上遊戲,或上聊天室上癮的機會,反而鼓勵孩子瀏覽內容優良的網站,等到孩子自我控制力發展成熟了,曲蘭才慢慢鬆手,這時懂得如何正向使用網路的兒子,學習效率開始幾何級數般起跳,母親為孩子蒐集許多書籍做深度學習,後來曲蘭發現,利用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加上深度閱讀的輔助,學校已經不能滿足兒子的學習,最後他資訊能力達到在十八歲就踏上大學講堂教課的程度,也成為微軟認證的亞洲最年輕的資料庫專家。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