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題目:如何培育兒童國際觀-推動國際教育
主持人:張慧心
來賓:國語日報社長孫慶國、國語日報廣告組組長徐玉琪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全球化」(globalization) 潮流所帶來的改變與衝擊,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社會狀況與教育體系。有鑑於臺灣亦無法置身於此強大潮流所造成之影響之外,「國際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政策的推行,便成了臺灣教育體系的當務之急。在過去,國際教育的推動大多於高等教育體系當中推行。

如今,國際教育之趨勢也延伸至中小學領域當中,並成為當代教育的重要理念與趨勢之一。舉凡世界上各先進國家,如英、美、法、日及澳洲等國,為提升全民競爭力,早在二十世紀末便將國際教育視為重要的政策,且明確地瞭解到必需從中小學階段進行紮根,方能深化其推動效益。更有甚者,由於臺灣屬於「海島型」經濟體,內需市場規模有限,對出口貿易的依賴甚深。唯有積極擴大臺灣人民的國際視野,瞭解自身之實力、優勢與國際情勢,方能提昇臺灣整體的國際競爭力,並避免臺灣遭到邊緣化,以及對於臺灣經濟發展的壓抑。

簡言之,國際教育之意義與內涵,來自於對全球環境的變遷以及全球化趨勢之回應。國際教育的主旨在於,透過學校教育的系統化力量,將國際意識及關懷世界議題的素養融入教學內容之中,以培養出具備國際視野與國際競爭力之年輕學子。透過國際教育的推動與落實,提昇臺灣年輕學子的知識經濟實力。而此一任務必須自中小學階段推行,以獲得紮根、深耕之效。

國際教育之實施成效若得以在中小學階段獲得普及和深耕,得作為進入高等教育的準備。具備國際視野之學生,能活用既定教學內容並擁有獨立思考之能力,並具有關懷國際事務之世界公民素養;培養出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則是學生成為「國際人」的第一步。

資料轉載處:http://www.epa.ntnu.edu.tw/980922-1022/resume.pdf


***【精采節目線上收聽】***
(有效收聽期間為節目現場後60天內)
線上收聽   免費下載視聽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7.1 (約從第10分鐘起)


訪問大綱:

1.什麼是「國際觀」?為何現代兒童需要有國際觀?
2.出國旅遊次數多,是否代表具有國際觀?兩者不同之處何在?
3.如何增加孩子的國際觀?學校及家長可藉由那些管道及方式進行?
4.是否有那些指標可檢示孩子是否具有國際觀?
5.城鄉差距、經濟落差……是否是台灣兒童國際化的阻力?
6.其他相關之建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entsra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